小時候有一次做作業的時候,把 PDF 檔案丟到那種「免費線上 PDF 工具」去做一些文書處理操作,
過幾年,上網搜尋時偶然發現檔案莫名奇妙出現在那種下載盜版雜誌/電子書的「在线文档分享平台」,離譜的是下載竟然還要買點數?
因為只是中間過程的一個草稿,不是最後交出去的那份,所以肯定不是老師拿去分享的。
上傳檔案的人名我也不認識,寫信給平台當然也不管,
從此以後對於什麼線上 PDF 萬能工具箱總是敬而遠之,怕一不小心又幫平台貢獻資料,異地備份在網路上。

在一些日常文書作業中,如果只是要儲存成 pdf,這都非常容易。
– Office 軟體: 選擇另存新檔成 pdf
– Google 文件: 檔案>下載>pdf

但如果要編輯 pdf,那麻煩就來了,
如果只是想要單純改一下 PDF 的文字,也不會頻繁使用,以下介紹一些可以免費編輯 PDF 文字的方法:

名稱費用字體或排版跑掉作業系統
Adobe Express每月10次免費不會😃網頁版
Canva免費會跑版網頁版/手機APP
Microsoft Word付費💵會跑版Windows/macOS
PDFgear免費不會😃Windows/macOS/iOS
macOS 的預覽程式免費不會😃macOS

免費試用 Adobe Express 線上版編輯器

Adobe Express- 編輯PDF
作業系統: 網頁線上版,Windows/macOS 都能用。(Adobe Express 有 iOS APP ,但裡面沒有提供編輯 PDF 的功能)

這是 Adobe 在 2023 年下半年推出的線上工具,編輯 PDF 只是其中一個小功能。
本文介紹的大部分軟體都容易在編輯、匯入 PDF 後發生各種跑版情況,但 Adobe Express 幾乎可以完美編輯

目前 Adobe Express 有免費方案可以使用,不需要付費訂閱,也不需要先輸入信用卡,只要用 email 和手機號碼註冊帳號。
免費版有每月 10 個免費的 PDF 快速動作額度,付費版一年 $99.99 美金則有無限量的 PDF 快速動作。

要注意使用時不要點到上面那個匯入檔案,要用下面 Quick actions 裡面的編輯 PDF:

匯入檔案那邊有一個功能比較完整的編輯器,
但是 PDF 檔案上傳之後,系統會先處理一遍,然後中英文文件都很容易碰到 lmport failed : We do not currently support converting content in this language. 或是各種奇怪的錯誤訊息,字體也容易跑掉。

用 Quick actions 裡面的「編輯 PDF」就很順利,文件長得跟原始檔案一模一樣,可以輕鬆修改文字,然後存檔下載收工。

使用 Adobe Express 編輯器,與使用 Quick actions 兩者的編輯介面差異如下:

優點:

免費版一個月可以使用 10次,就算真的用量很大,訂閱費用也比 Adobe Acrobat 便宜很多。

又要講跟 PDF 編輯無關的題外話,Adobe Express 免除了傳統 Photoshop 那種大型軟體的專業感、複雜感,操作更親民,而且由於 Adobe 在此領域的長久技術積累,不只是可以拿來編輯 PDF,許多用途上用起來感覺是本文最好的軟體。

有人認為 2023 年才推出 Adobe Express,要跟 Canva/Capcut/Microsoft Designer 打對台,會不會對市場反應太慢? 但前幾年 Adobe 光靠轉型訂閱制穩定獲利。而且軟體開發不是懷孕生孩子,1個女人懷孕到生產要10個月,找300個人就能在1天生出孩子? 軟體 2023 年才發佈,但 Adobe 肯定很早就開始計畫了。Adobe 的生成式 AI 現在也非常好用。
90 分鐘的電影不是把 9 部 10 分鐘的短影片接起來而已,難度是不同的,其他工具也許在簡單需求時非常好用,但一旦需求和複雜度開始疊加,就需要更好用的工具和服務來輔助我們完成工作。

缺點:

1.如果 PDF 有編輯鎖定,要先想辦法解除,否則無法編輯。

2.因為這是雲端線上版軟體,只能用 Adobe Express 提供的字體。
如果碰到文件使用特殊字體的話,必須要Adobe 付費企業帳號才能上傳並使用自己的字體。
如果字體都是通用字體,或是編輯過的字體看起來不一樣也沒差的話,那 Adobe Express 就很適合。

免費版帳號使用 Canva 線上版編輯器

Canva
作業系統: 網頁線上版,也有手機 APP,但是手機小螢幕操作比較不方便。... 繼續閱讀⇢

       

生成式 AI 繪圖之前已經介紹過好幾篇,本次來介紹一個比較專門用途的:電商 AI 商品圖製作工具。

假想的情境:有個網站,本來用的商品封面圖都是單純白色的背景,那種要上架 MOMO 購物或一些第三方平台用的圖,
但是因為生意不好,老闆找來大師,大師說要把商品照片換成背景有風景或使用情境的,或是在圖上面壓文案等等。
重新拍照很麻煩,所以先用 AI 繪圖做幾張,AB test 看看點擊量或一些指標有沒有增加。

假想的使用對象:想說「有了 AI,公司就不用 XXX 了」的公司,公司也沒有買什麼軟體,只能用一些免費工具,甚至用 PowerPoint 修圖。
只有一些處理勞務的萬用人員,可能會拿手機拍照,會用電腦打字,
所以那種照片在前期拍攝就拍得完美無瑕,或是操作工具前先把圖調色、調光、修瑕疵、去背好再丟上去,在此假想案例中可能是不存在的。

測試的原始素材是一些瓶瓶罐罐的東西 White Wine Red The Bottle – Free photo on Pixabay,這個照片題目稍微有點難度,請商攝拍起來可以便宜也可以很貴,用這張圖的測試意義大致是:

  • 看看這麼單純的背景,去背效果跟邊緣處理得如何?
  • 照片非單一主體,AI 能否正確辨識出物品,並給出適合的情境?
  • 瓶身透明的地方能否與 AI 生成的背景融合,玻璃反射的部分能否與背景融合、陰影與反光的處理…之類的。不過這張圖條件不足,測不出景深處理的功夫。
  • 有沒有其他驚奇之處,例如會自動再修圖調色,或是把照片裡的物件拆了,變成倒酒、人拿著酒杯之類的,或是對主體自動進行其他加工,得到完成度更高的照片?
  • 產品本體造型沒什麼特色,越平凡越好,才能看出生成背景的厲害

本文首圖右邊也是直接用本文的 AI 工具自動配上背景的,
但是有待修改的地方還很多,像玻璃去背失敗,還有旁邊的物體對焦亂七八糟,背景也有點雜亂。
總之挑毛病很簡單,完美解決問題就很難,
繼續來看看這類 AI 商品圖工具可以輔助到什麼程度。

不找那種功能包山包海的,找一些主打可以做 ai商品圖(幫商品圖產生背景)的工具來試用:
(播放遊戲王抽卡時的配樂)

PhotoRoom 標語:Remove Background and Create Product Pictures 連結:https://www.photoroom.com/

這產品的功能比較像圖片編輯器,可以幫圖片加文字、裁切什麼的,但這次主要只用 Instant Backgrounds,主打 Our instant background generator uses the power of AI to create realistic, studio-quality product images in seconds—from anywhere and on any platform (我們的即時背景生成器,利用 AI 的力量在幾秒鐘內從任何地方在任何平台上創建逼真的、專業品質的產品圖)。

不用註冊就能直接點選照片上傳,上傳之後會進入到另一個編輯介面。
PhotoRoom 把選擇背景的權利交給使用者,不會自動配上背景。

左邊有很多 AI 背景範本可以選,但就是那種範本很多個,唯獨少了我想用的那一個(女人的衣櫥?)
也找不到那種自己輸入 prompt 的地方,查詢官方說明 How to create a scene with Instant Backgrounds?,用英文輸入自訂 prompt 的功能目前僅限 iOS and Android 版本。

如果左邊的場景找不到適合的類別,還可以在右邊的工具列操作,用外部圖庫網的素材替換背景,但右邊的功能就只是把圖直接套上去,沒有再 img2img 重畫一張。

產生完之後可以免費下載照片,會有 PhotoRoom 的浮水印,
要去浮水印要加入 Pro 方案,Pro 可以試用 7 天,付費方案是一年 69.99 美元。

Pebblely 標語:Beautiful product photos in seconds 連結:https://pebblely.com/

這家比較主打的是幫商品照片加背景,
Pebblely 的展示區 照片看起來有模有樣,
而且官網的首頁都是一些化妝品的小瓶子、香水瓶之類的 IG 貼文範例,希望可以得到不錯的成果。

上傳照片後,除了一樣會自動去背,還給了個機會讓人用筆刷把要保留跟不要的地方塗掉,
也許比較不會像本文的其他家留下奇怪的白底,但玻璃的處理方式是特殊的,這工具還是不太適合…

預設可以選擇使用左邊的 16 種範本,或是按 surprise me,一次都會產生 4 張圖。

註冊後每個月有 40 張圖的額度,預設產出的圖是正方形的,下載不會有浮水印。

要改尺寸的話需要付費訂閱,
覺得範本沒有自己想要的場景,可以自己輸入 prompt,但也要付費訂閱。
月費 19 美金或年費 179 美金,可以製作 1000 張圖;
月費 39 美金,可以做無限張圖,最大尺寸 2048×2048,如果想偷拿來做一些內文長條圖,可能會超過尺寸,要切成好幾段或用其他方式。

Flair 標語:THE AI DESIGN TOOL FOR BRANDED CONTENT 連結:https://flair.ai/

官網的 User-Generated Gallery 有提供一些範例和 prompt。

這家特別的是有限定商品數,系統會建議照片裡最好只有一樣商品。使用本來的測試圖片,上傳圖片之後會把刪到只剩下酒的液體,若是在去背階段選擇略過,最後會得到尷尬的…

所以改用另一張素材 Honey Jar Wood from Pixabay 來測試:

一樣不會提供自動建議,但還是可以從左邊的範本中選一個,或者自己輸入 prompt,
如果覺得一次只給一張不過癮,色彩不夠鮮豔,算圖速度很慢,都可以在選項裡面調整。

另外還可以從 Elements 把素材加到編輯區,然後重新 AI 繪圖產生新的圖片

免費方案提供 30 張圖的額度,付費是一個月 ... 繼續閱讀⇢

       

Adobe 近來消息不斷,除了上個月 2023/4 在 Adobe Lightroom 發布 noise reduction 功能,可以把 RAW 檔照片用 AI 降噪,拯救了不少高 ISO 噪點很多的照片。在本週 2023/5/23 的時候又發生了推特瘋傳美國五角大廈爆炸的 AI 假圖,導致美股 SP500 插了好大一根針…
啊不是,本文主題是 2023/5/23 的時候,Adobe 發布了 Photoshop 的新功能 Dream bigger: Get started with Generative Fill, powered by Adobe Firefly Generative AI now in Photoshop,基於上次介紹過的 Adobe Firefly,這次把 AI 生圖功能直接整合進了 Photoshop 裡面。

Adobe Firefly 網頁上也有更多功能可以用了,這次多了 AI 線上版的重新上色圖稿(如下圖左下角),上傳 SVG 就可以重新配色。

Generative Fill 使用範例

本次新推出的 Generative Fill 其實還沒有上正式版,目前也只有 Windows 或 macOS 上的 Desktop 版本能用,其餘像是 iPad 版的 Photoshop,網頁版的 Adobe Photoshop 都是沒有的,幾個月後都開放了。
想要用的話:
– 到 Adobe Firefly 試用網頁線上版
– 或是從 Creative Cloud Desktop 軟體中的左列「Beta 版應用程式」下載安裝 Photoshop Beta,版本號 24.6
– 從 Creative Cloud Desktop 軟體中的左列「應用程式」下載安裝 Photoshop 正式版,版本號 25
– 運用網頁版 Photoshop 中的生成式 AI 重新發想您的影像
– 使用 Adobe Express 支援的生成式 AI,創作出色的精彩作品。嶄新且全方位的 Adobe Express 可用來設計傳單、TikTok、履歷和 Reel。不僅助您輕鬆創作,還能讓您勇敢追夢。

安裝之後,只要畫布上有內容是選取的狀態,
浮動工具列的按鈕就會自動變換,跑出一個輸入框和「產生」按鈕,
然後就是開始抽卡碰運氣…

下圖範例1,圖庫買的圖是直式的,想要改成橫式的,圖片內容不重要,只是要一個氛圍感而已?
嘗試用 Generative Fill 把左右補滿…以下第一張小的是原圖,更下面左右擴張的是成品:

Generative Fill 一次給出三種不同的畫面。

但現階段無法透過 prompt 直接把光源裡的所有物體保留,但換成月光、日落,或其他位置的光源。
也沒辦法把照片或繪畫「換角度」(行業笑話:客人給背影的照片,要把正面畫出來)
想要把自己的產品顯示在桌上,還是要拍好符合的角度和光線的產品照,再手工合成上去。
或是把現有的商品照去背,然後靠 prompt 生成上圖中的物件…

下圖範例2,原圖為 Japan Osaka Night – Free photo on Pixabay – Pixabay
感覺原本的照片太沒話題性,改成學生孤身走暗巷,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比較好讓新聞製造業掰社會新聞。
嘗試用 Generative Fill 把撐傘的人換掉…

-圖1:將人物選起來
-輸入一些 prompt 之後得到圖2,可以按左右箭頭選擇覺得合適的
-人物周圍有一圈雨傘的痕跡,把那些區域隨便選取起來
-繼續產生填色,把那圈補起來。

同樣是 AI 技術,這新功能跟 Photoshop 已經出好幾年的內容感知填滿(Content Fill) 相比起來,
內容感知填滿常常是發佈會上的 DEMO 很神奇,實際使用時…一言難盡。
所以現在看到各種 AI 產品在發布會或論文,放上各種看似神奇的成果展示,基本上一點感覺都沒有,等到實際上手實際使用才是真的。

而 Generative Fill 一次可以出三組圖給人選,
還可以輸入 prompt 控制畫面要出現什麼,
變得更加實用了。

可惜的是…目前此功能不允許用於商業用途。

1.Generative Fill 不可用於商業用途 (2023/9 後的正式版新版本可以商用)

不管是 Adobe 官方介紹文章最下方、使用條款、操作簡介,都一再強調

Generative Fill is currently not available for commercial use。

至於什麼時候可以用? 我也不曉得,可能等美國法界對於 ... 繼續閱讀⇢

       

我的中文Web Font 踩雷記事本已經多年沒更新了,想不到今天又遇上新題材。
大致就是吃飯滑手機時看到一篇報導 繞過 Cookie 限制!Google 遭指用免費字型追蹤使用者,除了 INSIDE 之外,國內幾家科技媒體如 Cool3C 之類的都有刊出。內容大致是引用外媒的報導,宣稱 Google 透過提供特定免費字型讓使用者下載安裝,藉此追蹤使用者藉由裝置上網時的瀏覽行為云云,使用者可以採取自保的手段就是使用瀏覽器的內建功能或額外安裝擴充套件,來阻擋 Web font 的下載與顯示。

看了這新聞真是無語,把 web font 擋掉之後好讓網頁跑版? Google Fonts 會追蹤使用者?
這麼瞎的內容連 AI 都不敢寫,以下來抽空分析一下新聞內容

英國每日郵報是一個被維基百科封殺的劣質媒體

文章也不是 INSIDE 自己寫的,說是「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 mashdigi,INSIDE 經授權轉載。」繼續追本溯源,有寫「英國每日郵報 (Daily Mail) 報導指稱」
英文原文的報導標題就非常聳動

EXCLUSIVE: How Google is using FONTS to track what you do online and sell data to advertisers – 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
(獨家:Google 如何使用字型來跟踪您在網路上做了什麼,並將數據賣給廣告商 – 以及您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看到外媒就高潮,白人說的話都是對的?

一看到每日郵報這個臭名昭彰的媒體,在 2017 年時 BBC 就有報導 維基百科:《每日郵報》「不屬可靠消息來源」 – BBC News 中文,眾所皆知,維基百科是一個理論上誰都可以上去改的世界級線上百科,但發展至今有各種嚴格的審查和使用規章,寫的內容都要附上來源。維基百科的內部編輯群在之前就認為每日郵報核查事實不力、聳人聽聞和純粹編造的名聲,不再將每日郵報作為維基百科的消息引用來源。

時至今日,仍然可以在維基百科的潛在性的不可信賴資料來源清單 Wikipedia:Potentially unreliable sources 上面看到英國每日郵報 Daily Mail 的大名,維基百科上諸如此類的品質審查清單還有很多,例如假新聞網站 Wikipedia:List of fake news websites。

看到這些媒體出來的新聞都要三思。

Google Fonts 可以拿來投廣告?

原文是把 request header 裡的資訊大書特書(摘要如下),說 Google 會把這些資訊和個人資訊結合,讓科技巨頭更了解你。還有標題雖然提到 sell data to advertisers,但內文沒有談到對於網頁使用 Google Fonts 和廣告投放能直接連結的證據資料。

Your IP address is your unique online identifier tied to your devices, every webpage you visited, how long you spent there, and the links you click on that page.

This gets lumped in with all the other data Google collects on you everywhere else. If you want to be shocked, these three creepy lists show everything the tech giant knows about you.

而身為 Google 這種跨國大企業,隱私條款也是不可少的,Google Fonts 的隱私權與資料收集就有寫到

為求明確,Google 不會使用 Google Fonts 收集的任何資訊來建立使用者的個人資料或用於指定廣告。
該頁面的英文版: For clarity, Google does not use any information collected by Google Fonts to create profiles of end users or for

... 繼續閱讀⇢
       

2023/4/27 更新: 微軟已經移除 Microsoft Designer 的等待清單,現在可以不用排隊,直接登入使用了,相關官方公告: Microsoft Designer expands preview with new AI design features


在2022/10 月微軟發布新聞 From Hot Wheels to handling content: How brands are using Microsoft AI to be more productive and imaginative 裡面提到了一個叫 Microsoft Designer 的新軟體,它是一個在瀏覽器內運作的網頁版影像編輯軟體,有著類似 Midjourney 用關鍵字詞句生成圖片的功能。

當時大家可能還沒特別注意文中的 OpenAI 是何許人也,而且這設計工具還要排隊登記才能用,中文社群上沒什麼討論度,過了不到半年,由於 ChatGPT 的緣故,全世界肯定讓更多人認識 OpenAI 了,而 Microsoft Designer 的 AI 繪圖功能也是用了 OpenAI 的 DALL∙E 2 的 AI 科技。

Microsoft Designer 目前還在測試期間,想用的話要加入排隊名單,排到了之後會收到 “The wait is over! You are in!” 的通知信。
網站的 Slogan 是 Stunning designs in a flash (令人驚嘆的設計瞬間),
通知 email 甚至還寫 No design skill needed!
所以看來主要客群是給本來可能會用 Powerpoint 或小畫家或其他工具做圖,自己沒有素材創造能力的人。

近年市面上已經有不少產品用來解決這種客群的設計需求,畢竟就連一些傳產也開始想要品牌化、經營社群、把資訊上架到供應商平台,接觸線上的受眾,使用各種設計工具開始成為工作日常,而不是每 N 年才請外包廠商做一本印刷型的型錄、參展的 DM。

因為這軟體一開始就不像是針對專業領域的使用者(看怎樣定義專業領域,如果說圖片放上去要購物轉換率 100%…那壓根跟用什麼設計軟體沒多大關係),除了可以直接下 prompt 生出素材,還有什麼特別的功能嗎? 還真的沒有。

如果想要看說 Microsoft Designer 是否可以完全取代 Adobe 等大型商業專業軟體或其他新創設計軟體? 可能沒有那麼厲害。

接下來揭曉這個 Preview 預覽版本實際能用的功能有哪些…
哪些地方不能用會具體寫出來,不然有些資方看到網路上一些文章說 Microsoft Designer 可以做 FB 粉專圖,功能非常強大云云,可能還會質疑設計師說「不會吧? 網路上說很好用耶? 是不是你不會用? 要不要問 ChatGPT 看看?」讓人翻白眼翻到外太空。

泡麵外包裝圖像僅供參考

先看看精美的 Microsoft Designer 產品影片,滿滿的微軟的 Fluent Design System 元素看起來好像很潮…

Adobe 軟體的啟動畫面是創作者和藝術家真的用 Adobe 的軟體畫的,在 Behance 都能找到一些設計說明,例如 illustrator CC 2023 的黃色字母是 Daniel Escudeiro 的作品。

那 Microsoft-Designer 的宣傳影片跟圖是用 Microsoft-Designer 做的嗎? 不是,在 Behance 上面有製作團隊介紹 Microsoft Designer – Sizzle Video,底下列的工具是 Adobe 大全套。

Microsoft Designer 下圖的通知信跟官網還有一些設計元素,也是同樣用 Microsoft Designer 畫出來的嗎?
先劇透暴雷,用這軟體基本上是畫不出這些圖的。


(通知信)

像上圖頂端左右的彩色油畫顏料、有顏色的擬物化玻璃風格圖示,都是軟體裡的罐頭素材庫裡面找不到的。
漸層工具和形狀工具也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要畫出跟圖片上面中間一模一樣的 LOGO 也沒辦法。

Microsoft Designer 軟體一大噱頭就是可以靠詠唱 prompt 產生要用的素材,
工具太陽春畫不出來?
素材庫裡面沒有?
prompt 催下去,總有一天會得到想要的圖。

如果之前用過 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但發現自己沒有 prompt 魔法詠唱天份,畫面裡要有什麼東西都想不出來,懶得研究 prompt 怎麼下的,也可以先從右手邊出口處離開了。

從詠唱 Prompt 開始使用 Microsoft Designer

開新專案的引導畫面就長得像下面這樣:

可以上傳圖片,套用它的排版範例,或是下 prompt,會生產 3 張圖片,


(左邊是根據我的 prompt ... 繼續閱讀⇢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AI繪圖」超實用功能?低畫質圖片有救了!網友推爆分享 – Yahoo 新聞,內容節錄如下

不少人應該都有過相同的經驗,那就是好不容易在網路上找到一張圖片,卻因為那張圖片經過多方轉載壓縮,導致畫面解析度大幅下降,嚴重影響觀感。現在有網友發現,可以透過 AI 功能把模糊不清的低畫質圖片調整回高畫質。不僅如此,這項 AI 工具還能夠將文字圖像化,能夠輔助並提供作畫靈感給繪師。
利用 AI 繪圖工具調整設定,便能輕鬆將低畫質圖像重獲新生)

看不到嵌入 FB 貼文的可以點:黃 ヂュオイー

簡單來說報導內容節錄一篇網路上的 FB 貼文,以一張日本動漫風格的人物圖為範例,原圖只有 512x768px 大小,放大一看眼睛部分是模糊充滿像素鋸齒的,畢竟是點陣圖嘛,然後用軟體重新產生一張 2048x3072px 的新圖片,放大來看的話,眼睛部分變成比較清晰平滑的線條。

新聞報導下標有待加強,原始 FB 貼文範例明明就是把小圖重新運算成大圖,解決一些繪師本來畫布沒開這麼大,卻又想把圖拿去輸出的窘境,怎麼就變成低畫質圖片有救了?
圖片小跟低畫質沒有一定的邏輯關係,大圖不一定畫質好,小圖不一定畫質差。

新聞中提到的AI繪圖工具叫做「Stable Diffusion」,最近還有另一套 NovelAI 也很紅,不過因為要錢,而且機器學習的素材來源有爭議,暫時先測試 Stable Diffusion。
本篇主要是測試 Stable Diffusion 的圖片放大術,能否解決設計相關從業者常碰到的工作需求,沒有要討論常見的數位影像或攝影迷思:

  • 設備的解析度越高、影像尺寸越大、幾千萬畫素的數字越大、照片檔案佔的磁碟空間數越大,代表成像品質/畫質越好? (不對,還有各種不可忽視的光學或設備問題,例如噪點、光斑鬼影、廣角變形、像素塗抹之類的)
  • 設備的解析度越高、影像尺寸越大、幾千萬畫素的數字越大,影像的噪點越少? (例如常有人說這設備有幾千萬畫素,怎麼室內拍攝畫質這麼差? 這還有光圈快門 ISO 值跟很多硬體因素,不是像素越高就好)
  • 噪點越少代表畫質越好? (不對,有可能相機用程式算法把噪點塗抹掉了,照片細節變成有點油畫感)
  • 不用近看的大圖輸出(例如公車廣告之類的),做稿時文件尺寸要開到 1:1 這麼大? 不用
  • 何謂點陣圖與向量圖? (怎麼老是有「JPG 放大會有馬賽克顆粒跑出來」這種奇怪的問題?)

萬一以後有些客人用手機拍螢幕,或是隨便擷一塊圖,然後說請設計師直接用 AI 人工智慧繪圖軟體放大的話怎麼辦?
喔,這不是萬一,應該是我們這行的現在進行式…

讓電腦程式把圖片放大不是新鮮事

如果要讓電腦程式運算,直接把相片中的天空改顏色,人臉加亮磨皮之類的,不用人類自己用一些選取工具選老半天(PS CC 比較新的版本,選取的選單裡面有選擇主體、選擇天空的功能),市面上有不少軟體在做了,連選取都不用特別選,例如巫師後期介紹過的付費軟體 Luminar NEO:

如果是單純靠電腦程式運算把圖片放大,Adobe Photoshop 裡面就有一些補差點/重新取樣技術,也有許多軟體公司開發販售類似用途的工具,像是
– ON1 Resize AI
– Stockphotos – Image Upscaler
– ClipDrop – Image Upscaler
– Blow Up High Quality Image Resizing 這是 PS 的擴充套件
– bigjpg

甚至還有一些不科學的都市傳說,例如用某些雲端硬碟的圖片預覽工具,把圖放大顯示,然後再擷取螢幕…

至於上述這些工具嘛…一些風景圖片可能運氣不錯,放大後效果還勉強可以。
但大部分要說不失真、效果非常不錯? 是在睜眼說瞎話吧? 邊緣銳化到非常不自然,講不出來的不自然感,人臉或一些細節明顯失真。
該給原始檔的就要原始檔,文字該重打的重打,該重拍、該畫、該描的還是要人工處理。

線上體驗圖片增大術

本文講的圖片放大,是希望得到尺寸較大較清晰的圖片,內容還是跟原來那張圖片。另外還有另一種圖片增大術叫 Outpainting,是把一張圖片構圖畫面外的東西腦補出來。另外還有把正方形的圖片改成寬高 16:9 的那種,有些人也叫圖片放大,暫時不在討論範圍。

如果只是想試試文字生成圖片(txt2img),可以用 Stable Diffusion Demo,不過會經常需要線上排隊。

如果要體驗圖片放大術,除了剛剛上面列的那些,也可以試試 Replicate Collections – Super Resolution,不過可能常常會碰到 CUDA out of memory. 的訊息。

另外還有放在 Google Colab 上的 StableDiffusionUI-Voldemort V1.2.ipynb,但因為有 Colab 免費版有使用時間限制,用久一點很容易碰到 Cannot connect to GPU backend due to usage limit….

因為線上版常常要排隊或是碰到資運耗盡,所以直接在本機 Windows 電腦跑看看!

安裝 Stable Diffusion

之前都以為 Stable Diffusion 跟之前介紹過的 Midjourney 一樣,都只是輸入文字然後產生圖片的工具,看了新聞才知道它還有圖片放大功能,目前主要有幾個大功能:
– txt2img : 從文字生成圖片
– img2img : 從圖片和文字生成圖片
– Extras 調整圖片,有圖片放大的 Upscaler、調整圖片清晰度的 GFPGAN 和 codeformer

在此之前常看到一些比較久以前安裝設定 Stable Diffusion 的文章:
– Running Stable Diffusion on your GPU with less than 10GB of VRAM on Windows
– Running Stable Diffusion on Windows with an AMD GPU

安裝步驟極其複雜,看標題一直以為必須要有 10GB VRAM 的 NVIDIA 顯卡才能跑,
但我是 AMD 的顯卡,顯卡的記憶體也只有 ... 繼續閱讀⇢

       

電腦不只會種花生,現在電腦還會根據關鍵字和文句拼貼圖片了,近期有幾個圖像生成工具非常火紅,Midjourney 就是其中之一,剛好有機會拿到邀請碼。就週末來試玩一下。

現階段沒有開放公開註冊,就是要在官網登記,或等人發 Midjourney 的 Discord bot 邀請連結,一定要等拿到邀請連結,才能真正開始使用軟體,進去開始使用免費做圖額度做圖,還有看到別人做圖的過程、免費額度用完了就要繳最低 $10 美元起的月費,使用 /subcribe 指令訂閱繳費、每種月費階層有不同規範限制(但創作的功能是一樣的,不會說因為錢繳的少就得到比較醜的圖),繳月費訂閱之後,才能用 /invite 指令產生邀請連結給別人。


(另外還有 $50 的方案,有 /private 功能,算的圖才不會被大家看到)

一個沒有 UI 介面的軟體

Midjourney 這軟體的 UI 風格是亮色系還是暗色系? 在現代還抱著陳腐的觀念就俗了,要用 Midjourney 不用下載什麼 APP,Google Play Store 跟 App Store 的上架審查完全管不到他。甚至不一定要用電腦,連手機、平板就可以輕鬆使用,因為這工具只要打字就能做圖啊

Midjourney 的操作很簡單也很困難,就是在對話框輸入指令 /imagine,等他跑出指令框,然後用文字敘述腦海中的圖片需求,與輸入相關參數,按下 Enter

等待一下子(運算速度依有沒有用到 $30 月費的 /relax 模式,還是正常的高速模式、系統當下的使用人數而定),通常在一兩分鐘內就會得到一組共 4 張快速預覽圖:

可以點下面的按鈕選擇要算出某一張圖的實際大圖(Upscale),或是用某一張圖的參數重算一張(Variations),U 幾 V 幾就是圖片順序。
[1][2]
[3][4]

基本上做圖過程就是一直試關鍵字跟改參數,一直選 V 幾,然後算到滿意為止。
但是最後選 U 幾算出來的完整大圖,有時候會跟剛剛的預覽圖有微妙的差異,可以再按 light upscale redo 試著重算一張…

就跟一些 chatbot 形式的工具一樣,目前幾乎整個算圖功能與其他主功能都在 Discord 社群平台裡面操作,有在追蹤一些自媒體(遊戲實況主/YouTuber)、投資(加密貨幣/NFT)資訊、專業技術討論區的人,對於 Discord (簡稱DC) 應該很熟悉吧? Telegram 要分頻道比較麻煩,LINE 這種歐美沒啥人用的東西,FB 粉專/社團這種越改越爛的東西,跟 Discord 真的沒得比,Discord 在 windows, macOS, iOS, iPadOS, Android, 網頁版都能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真正的跨平台。

Midjourney 初期的官方網站首頁非常簡潔,沒有領導者的話、沒有公司理念、沒有組織架構圖、沒有什麼分享給X個好友換邀請碼,沒有功能試用點下去跑到刷卡表單、沒有半張圖、沒有叫人訂閱網頁推播通知,沒有全平台按讚訂閱開小鈴鐺的彈跳視窗、沒有放一堆圖庫人像照&假推薦文案、畫面上沒有東西亂飛亂動,什麼雜物跟套路都沒有,就是一個 Beta 申請表單、一個登入 Discord 的連結,還有單純一段話

An independent research lab. Exploring new mediums of thought. Expanding the imaginative powers of the human species.

主服務、官方公告和其他頁面都要有 Discord 邀請碼連結之後才能進去,創作者要「做圖」就到 Discord 的聊天訊息框裡面打指令,整個服務只有少數功能是在瀏覽器另外開網頁來呈現,例如訂閱繳費與方案說明、刷卡(是串stripe)、公開 gallery(feed)、排名評分頁(ranking) 之類的。

現階段就只要綁定 Discord 帳號或是透過 Stripe 線上刷卡,完全不用提供什麼個資,不用實名制、不用填一堆個人興趣喜好聯絡資訊,不用授權自己雲端硬碟的相簿、檔案去給人家當素材,暫時沒有像 發票app 一樣邪惡。

剩下大部分的功能也都是依靠輸入指令,然後得到資訊,像 /info/ideas 等等。
我嘗試抽空想幫這玩意做一個介面化的 Generator 來玩玩,但只像一個假文字產生器一樣而已,也沒有時間再去優化,要更完美的話:
– 去官方的 feed 頁面爬資料,或到各 Discord channel 裡面挑選好看的圖,把每張圖的指令一一人工整理出來。
– 把常用的風格或元素單字用圖片呈現,官方的 dictionary, styles 有類似的功能,每次重新整理都會換一批,但不夠多。

但網頁顯示圖片不只相當耗主機流量和空間,又面臨一個有趣的問題,拿別人用 AI 算出來的圖來用,算偷圖嗎?

Midjourney AI 算圖工具的使用門檻

做網頁開發可能聽過「這不就套件套一套就好,也要收錢」,講得很容易,光是拿出一台全新的電腦,讓一個人從無到有透過 npm 下載個套件,沒經驗的人可能都搞老半天。

跟往常的 AI 工具不一樣,Midjourney 不用進行複雜的設定,不用準備用工作站等級電腦,運算過程都在雲端中完成,要使喚 Midjourney 做圖的門檻相當低了,就是把想像中的畫面用文字敘述出來,告訴電腦。甚至如果用語音輸入文字,真的能達成靠嘴巴做圖的夢想。

打中文指令也算得出圖,就像上面那段我只是打一組單純測試字體顯示,毫無意義的字南去經三國,東來過五湖 in styles of sketch,電腦就能湊出一個畫面。但是用中文只能侷限在華語圈的資源,而且大家都懷疑 AI 其實不懂中文,常常都在亂猜,能用英文的範圍更廣,也有機會得到更正確的圖。


封神榜,Crepuscular Ray in style of 3D printing, octane render,Mechanical Armor


nature, minimalist, steak package design Designed by Aaron Nieh --wallpaper(本圖未經過任何後製)


nature, minimalist, steak package design Designed by Aaron Nieh(本圖未經過任何後製)

讓電腦模仿聶永真風格做牛排包裝設計? ... 繼續閱讀⇢

       

凡是做視覺設計、平面印刷,哪個沒用過 Adobe 的產品?
但是在畢業之後,這類數位視覺設計軟體,在市場上又出現了不少新面孔,以首發日期來算,像是:
– 2010 年的 Sketch (macOS Only) 點陣/像素/UI 都適合
– 2014 年的 Affinity Designer / Affinity Photo: 前者做向量圖,後者做點陣圖
– 2016 年的 Figma : 適合做 UI
– 平板裝置上的筆刷繪圖軟體,如 ProCreate 之類的
– 2012 成立,2018 年開始經營中文市場的 Canva,做簡報、行銷圖之類的非常方便(可能很容易跟別人撞圖就是了…)

總之這些產品都在各自的使用者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百家爭鳴。搞不好真的有公司或設計師沒在用 Adobe 了。

本篇要介紹的 Affinity Designer 是於 2014 年由 Serif 發表的軟體,這英國的軟體公司 Serif 成立於 1987 年,比我還老。

該公司還有其他專門用於點陣繪圖(Affinity Photo)、出版(Affinity Publisher)等等的軟體。Mac 版的 Affinity Designer 還曾得到 2015 年的 Apple Design Award,軟體設計絕對有一定的水準。

本文純以向量繪圖相關功能的角度來介紹與分享一下 Affinity Designer 的使用心得。
ps.向量繪圖我是從 illustrator 忘記 CS 幾開始使用的,所以比較著重在 illustrator 有,但是 Affinity Designer 做不到的功能,還有 illustrator 做的 .ai 檔案,Affinity Designer 開起來可能有哪些不正常。不討論 Affinity Designer 有,但其他軟體做不到的功能。

Affinity Designer 的收費非常便宜
  • Affinity Designer 的授權方式是一次付費終身使用,只有購買時有一次性費用,不用繳月費,通常大約是 $2000 元台幣出頭,碰到有的沒的特價就只要 1000 多塊,比 Adobe CC 一年的價錢還便宜。
  • 但還不確定未來會不會像某些軟體,大版本升級時要另外繳「升級價」? 不過寫文章的時候版本號也才 1.10,應該暫時不用考慮這種問題。(後來大版本號更新 v2 出了之後,要再另外購買,補充在最下方)
  • 它有 iPad, Wndows, macOS 三種不同作業系統的版本,不用擔心說像某些設計軟體只有 macOS 版本,讓用 Windows 或其他系統的工作夥伴覺得很麻煩。
  • 如果要在不同作業系統上使用 Affinity Designer,各個作業系統需要各買一次授權(實測 Win10 的授權在 Win11 還能繼續用),
  • 有時候會有 Universal License 全系統全軟體大特價,就是付一筆費用,不只是 Affinity Designer,其他軟體&所有系統的版本都能用。
沒辦法存成 ai 檔

Affinity Designer 有一個自己的副檔名格式(*.afdesign),也可以把檔案存成 eps, pdf, psd 等一些常見的格式,要轉存成 png, jpg, svg, webp, gif…當然也是沒什麼大問題。
但尷尬的是Affinity Designer 不能把設計稿存成 ai 檔,但如果碰到有人來要 ai 檔,明明來人的用途就算給 eps 跟 pdf 也完全可以用,但可能碰到有理講不清的情況…

工作區域差異

Affinity Designer 也可以開啟別人用 Adobe 軟體做的 ai 檔,但 illustrator 做稿時有用到「工作區域」功能的,這個 ai 檔在 Affinity Designer 打開會顯示得不太一樣,所有工作區域都看得到,比較不影響工作,就只是顯示得不太一樣而已。
但有些 Affinity Designer 不支援的功能就會無法顯示,在工作時影響比較大,非常麻煩,以下來提幾個。

像是有些人在 illustrator 做檔案的時候,會把一些素材/其他資料/說明文字放在白色畫布之外(就是畫面旁邊灰灰的地方),Affinity Designer 開啟這種 ai 檔,只能看到白色畫布裡的東西,看不到放在灰色地方的東西。所以可能會造成誤會,非得要使用 illustrator 才能看到「完整的」設計稿。

網格物件的漸層(Gradient mesh)無法正常顯示

illustrator 有個網格物件功能,可以用來做一些比較複雜的漸層圖形。
不過可惜做好的東西存成 ai 檔,用 Affinity Designer 打開,有非常高的機率會變成一片空白,或是變成一團單色的東西。

同樣的檔案用 InkScape 或 PhotoPea 通常可以開起來,並正常顯示它原本該有的顏色,但想要跟 illustrator ... 繼續閱讀⇢

Adobe 身為一個資料外洩大戶,在 2013 年外洩了 3800 萬筆用戶資料,2019 年又有 750 萬筆,以及每年黑色星期五的三折/五折訂閱優惠讓大家口耳相傳,而且還是現代軟體訂閱制的知名案例。但今天要講的是另一個曾經的榮耀,CorelDRAW(摳桌)。

CorelDRAW 很佛心,有提供短期免費試用版,雖然我也不會用,但開個檔案轉存 pdf 還是可以的,所以遇到給檔是給 CorelDRAW 的 cdr 格式的稀有行為,只要下載試用版來開檔案就好了。但遇到客人給的 ai 檔要 illustrator CC2020 才開得起的,公司只能乖乖繳月費給 Adobe 囉。

但是碰到一個問題,怎麼每天早上開機都會跳出購買 CorelDRAW 、CorelDRAW 特價的廣告? 每次推銷的都是 CorelDRAW,所以兇手一定是他。

CorelDRAW 的使用者多半人生苦悶,如果廣告很有創意、很有設計感,每天有不同花樣,或是會用 MEME 梗、時事梗,這樣會讓人很期待,引發討論,還會每天幫他貼到 twitter,給他一個 hashtag。
甚至其他社群行銷媒體,還會用它的廣告來當梗,例如某網站的「地方的媽媽需要OOO」一樣….但是 CorelDRAW 的廣告都很樸實無華。

只好找看看有沒有辦法把廣告關掉,擋人財路了。首先 Google 到這篇How can I turn off these annoying ads?!?!?!?! – CorelDRAW Graphics Suite X8 – CorelDRAW Graphics Suite X8 – CorelDRAW Community

簡化之後,分享一下步驟

1.在 Windows 的搜尋,輸入工作排程器


2.找到 CorelUpdateHelperTask….什麼的,按滑鼠右鍵,選停用
3.找到 CorelUpdateHelperTaskCore,按滑鼠右鍵,選停用

就這樣。

但有一個地方要注意,如果到 CorelDRAW 內的軟體選單點選「更新」,剛剛停用的那個東西,又會被開起來,可能又會再跳出廣告,所以要不定時去檢查一下。... 繼續閱讀⇢

1.還是有新的啟動畫面
觀看每一版 Adobe 軟體啟動畫面與軟體 Icon 風格
一直是爾等資訊奴隸、多媒體勞工、設計乞丐們的樂趣
大家以為 Adobe CC 系列終結了這個樂趣
但是 CC 2014 讓我們知道, Adobe 軟體未來還是會有新的啟動畫面。

2.CC 跟 CC 2014 是分開的獨立個體
Adode CC 系列的變革之一就是雲端收費制
從前的 CS 系列是買的時候付一次錢,能撐多久就撐多久。
CC系列則是定期繳保護費,有繳才有得用,而且再也不需要ISO檔、序號產生器。
付錢給 Adobe,也只不過只有上網下載,帳號登入,再也沒有光碟片、榮耀彩盒、序號條碼。

但 CC 2014 讓我們知道 CC 原來不會更新幾百次都還是叫 CC,
現在就多了一個 CC 2014 ,可以跟 CC 同時安裝共存。

以下為模擬對話

以前

X匠電腦講師: 「找不到那個功能嗎? 你裝的是哪個版本的Photoshop?」
X匠電腦學員: 「CS3」
X匠電腦講師: 「字體搜索功能要CC才有喔」

現在

X匠電腦講師: 「某個功能不能用嗎? 你裝的是哪個版本的Photoshop?」
X匠電腦學員: 「CC」
X匠電腦講師: 「呃…那你的CC有更新到最新版嗎?」
X匠電腦學員: 「我的電腦裡有 CC (32位元),CC(64位元)」「CC 2014 (32位元),CC 2014(64位元) 要開哪一個?」
X匠電腦講師: 「那你的CC 2014,是2014.1,還是2014.2?」

3. CC 2014 占用更多的硬碟空間,如果你用64GB的SSD的話就會很痛苦。
想辦法遠離痛苦與逃避失敗就是產生進步的原動力。
所以你要賺更多的錢,或是為老闆賺更多的錢,
好升級更大的 SSD,裝更多條 RAM,好讓它用起來不要這麼痛苦,

4. CC 2014 帶來比 CC 更多的資源占用,還在用LGA775跟傳統機械硬碟的電腦升級前請三思。
例如 CC 跟 CC 2014 開啟同一個檔案做比較,
光是開啟檔案,就用掉更多的暫存磁碟空間,還常常會取笑你給他的太少。

5.不管新功能有多猛,決定升級與否的人通常是不懂新功能的人。

對資方來說,要升級工具,還是升級工具人,還是升級自己的車子房子,這是個好問題。

6.軟體版本與案子的價碼無關
有些上市上櫃的公司,案子幾百萬上下,卻還在用 CS 系列甚至數字系列的版本。

五金行也沒有在管扳手是拿去鎖保時捷還是鎖三輪車,Adobe 也沒在管你是拿 Photoshop 作詐騙法院傳單還是能改變全世界的設計作品。
不要以為裝了最新版的軟體就可以變成頂尖公司了。

7.軟體版本跟專業技能無關
不會因為裝了最新版本的軟體,設計素養與知識就自動更新到最新版,
不會因為作品用最新版本的軟體做出來,提案被打槍的機率就會變低。
大腦裡的東西要手動升級。

8.不要再看到 XXX 教我們的幾件事就點進去看,那種文章大多是廢文,本篇也是。
如果你想知道 CC 2014多了哪些東西,可以到 Adobe 各軟體的新增功能頁面去看看。
比如說這是 Photoshop 的新增功能清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