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會碰到一個惱人的網頁設計怪問題,近期又碰到有客人反映了,決定找找這到底是什麼因素。
要重現問題很簡單,就是調整電腦瀏覽器縮放設定(用Ctrl+滾輪,或是從瀏覽器工具列裡面選),或是調整 Windows 的縮放設定(例如顯示設定變更文字、應用程式與其他項目的大小),只要不是 100%,網頁就會顯示得怪怪的,例如表格/儲存格的框線會粗細不一,如以下範例:


Windows,有一條橫線特別粗


macOS Monte... 繼續閱讀⇢

又是內容農場標題產生器…三倍券推出後,文化部、體育署、農委會、客委會也推出各種加碼券,前幾天看到聯合新聞網的一篇新聞砸2千萬建網站、傳簡訊 農遊券最燒錢,新聞內文摘要如下:
– 農遊券:網站建置再加上行銷、中籤簡訊費用,合計高達2000萬餘元,
– 動滋券:花1100萬元建置網站
– 藝FUN券:App建置系統花費745萬元
– 客委會:用155萬元的環境... 繼續閱讀⇢

有在追蹤使用者體驗的各種心理學研究,應該都有聽過網頁開啟速度的 X 秒原則,從西元二零零幾年到現在,在各種文獻都有不同的 X 數值,總之網頁開啟速度盡量越快越好。Google 也說過載入速度會當作SEO排名因素之一(Official Google Webmaster Central Blog: Using page speed in mobile search ranking),網站好不容易導流得到曝光,內容好不好先不論,卻敗在... 繼續閱讀⇢

Apple 在2019年6月的 WWDC 開發者大會發佈了 iPadOS 和 iOS 13 的預覽版,所謂的 iPadOS 就是把 iPad 的 iOS 作業系統另外獨立出來,一國兩制….有點敏感。總之版本 13之後,蘋果手機跟平版的作業系統各有不同的名字,還有不同的功能宣傳頁面。

這些酷炫的 iPadOS 新功能,想起從前有支令我印象深刻的 Apple 廣告,一個有錢的小孩帶著 iPad Pro 和 Apple Pencil 四處奔波... 繼續閱讀⇢

使用者在電腦上使用先進的網頁瀏覽器,如 Google Chrome 或 Firefox,因為這些瀏覽器可以安裝「擴充套件」,有時可讓使用者達成一些方便的功能,但網頁或 web 系統,可能就因為這些擴充套件,發生排版顯示,或是讓系統無法操作、購物網站無法下單等等的嚴重問題。

一、廣告攔截的擴充套件讓正常內容也出不來

當使用者都在網路上的時候,廣告也跟著出現在網路上了。網路有很多地方,以網頁來說,廣告是怎麼顯示在... 繼續閱讀⇢

2018/6 的蘋果開發者大拜拜上發表了 watch OS5,其中有頁簡報,一看就令網頁前端人員大驚失色,手錶竟然可以開網頁了!

web 系統開發除了要把所有「人花一秒鐘」判斷的事情都寫成機器邏輯,滿足所有已存在+所有使用者幻想的需求,然後只設計一版畫面,就能把所有的操作介面硬塞在一個小小的螢幕中,在所有裝置正常操作,那麼,現在要針對手錶做調整嗎?

我們先來調查一下 Apple Watch 手錶有多大尾,根據市場研... 繼續閱讀⇢

蘋果在台灣時間 2017 年 9 月13 日發表了 iPhoneX,在此之前,其實許多手機廠商已經都在市面上發售超薄邊框+屏佔比極高+特殊螢幕切割形狀的手機,但是「蘋果出的」這四個字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代表什麼意思,就不多廢話了。

又過了一年,2018 年發生了什麼事呢?

火影忍者的角色-佩恩六道的台詞,準備讓世界迎接痛楚?

更多的 Android 手機廠商推出了更多瀏海螢幕的手機,而 2018 年蘋果發表的新手機,有... 繼續閱讀⇢

Apple Watch 是什麼?就是品牌行銷的常見案例,專門考驗信仰的蘋果公司出的,貼身裝置程度介於手機和內褲之間的智慧型穿戴裝置。甚至 2017 年的出貨量超過瑞士鐘錶業的總出貨量,這種電子手錶到底有什麼厲害的?

上圖這個蘋果官網的截圖,做這行的人看了都超幹的訊息,可是美國蘋果官網就是用這個文案,台灣版只是照翻而已…

電子手錶除了用來看時間之外,正面一整塊都是觸控螢幕,還可以跟 iPhone 連線,... 繼續閱讀⇢


我們上網時偶爾會看到上圖左這種情況,
應該是一塊一塊排好的內容,卻出現異樣的空白?

有時候這個是設計風格,為了體現品牌的自由風氣,並特意強調那兩個落單區塊的獨特性,並且為了視覺上的平衡美感所做的處理,甚至還經過 A/B test 與各種 UX 實驗,除了可以達到最佳的轉換率,還可以引起討論話題…

但我想此例純粹就是個小失誤而已。(ps.上圖案例網頁不是我做的,只是上網時剛好逛到而已。)

在上圖右我們把每... 繼續閱讀⇢

這年頭許多人都把內容放在網路上,但瀏覽時有許多問題,
– 資料在手機或某些裝置上看起來很不舒服
– 各種惱人的蓋板廣告
– 網頁上掛的插件太多,影響網頁開啟速度
– 網頁的載入時間比人看完網頁資料的時間還久

人們每天獲取資料的兩大地方,Google 和臉書,則各提出了別種解決方案,他們從網頁「打開」的流程就開始處理…


上方有一份 ppt ,如果看不到,請點 Google 跟 Fac...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