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被科技報橘轉載會發生什麼事?

某天突然收到一封來自科技報橘的 email,說想要轉載本部落格某篇文章到科技報橘的網站上。我的那篇文章是「利用對新聞事件的討論,來吸引流量」的典型手法,就跟政治人物或藝人遇到不甘他事的新聞,硬要出來發表一下意見,或是前總統的裝熟編年史是一模一樣的道理。

做這行的就是要有實驗精神,每次花別人的錢等著看好戲,實在不可取,還是自己測試一下。如果自己的文章放在網路科技新聞平台之後,會發生什麼事?

不禁想到公司的客人常常會接到私訊說「我們是 XXX,可以幫您的產品寫心得文章,在網路 XXX 曝光」,許多業主都對這種內容導購滿懷希望,感覺文章一發出去之後,就離上市上櫃指日可待,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但實際上是目前我們還沒遇過客戶狗幹說「人家寫一篇文章就讓我數錢數到手軟,找你們做 OOXX 都沒用…」反而常接到抱怨說找 XXX 跟 OOO 寫文章好像沒什麼用,放在網頁上不是可以降低疑慮嗎? 怎麼訂單量或營業量都沒有增加…。

同意轉載之後就把文章複製一份給該網站的編輯,中間沒有什麼溝通討論,不用簽屬任何書面資料,程序看起來非常簡單。本部落格圖床都用 Picasa 的,也不用擔心主機超流費用這回事。

現實跟理想總是有點出入…

一、有錢拿嗎?
在自己的小天地花時間寫了文章,被整碗捧去別的網站上賺流量,人家願意幫你宣傳,還願意放個作者連結,就該謝主隆恩了,還敢提什麼稿費? 沒有錢拿。

AdSense 的廣告收益呢? 連吃飯都不夠。

二、要小心編排格式跑掉
其實我不知道文章何時會刊出,只是接收到在 GA 內設定的工作階段增長的自動快訊通知,看了流量來源,才知道文章已經被刊上去了。

當初是直接給整篇文章的 html,文章發佈後,編排樣式很明顯的跑掉了。本該是無序清單 ul 的地方,通通變成了 p 元素,一些 heading 元素的樣式也直接變成吃到那個網站的,變得花花綠綠的雜亂文章。本來沒有 blockquote 的地方,卻莫名其妙的多出 blockquote。

所以說要把文章給別人時,除了要多加檢查,還要考慮外部網站的編輯器有可能會把 html 胡亂轉換,或是編輯會再幫人重新排版。

三、小心被編輯加油添醋
我的文章標題比較偏向系統開發或系統規劃的看的「常見流程問題與處置方案」,但是被小編改了標題,變成平民網拍賣家可能比較會看的「網拍禁忌」。

雖然我覺得標題被改得不太好,不管是網路賣家、軟體工程、專案管理,都有禁忌,但犯禁忌的現實狀況可多著了,誰管什麼 Growth hacking,五力分析,SWOT,品牌分析? 爭論軟體架構的優異、名詞的差異、VD、UI、UX 的正確定義,理論講得頭頭是道,叫業主花一堆錢改進銷售流程或宣傳方法,但只有生存下去才是真道理。功夫兩個字,站著的不一定是對的,但得先想辦法站著,不然連發言的資格都沒有。

小編還從原本部落格介紹裡面望文生義,加了一段作者簡介兼文章引言,寫得連我自己都快認不得了。有點像家電的工業設計師或工程師跑去全國電子,聽店員如何介紹他的作品,感覺滿奇妙的。

以為轉載只是原文照刊,中間也毫無溝通過程,原來要等看到文章之後,才發現會有這麼多驚喜的事。

四、對方網站得到的?
科技報橘沒有提供流量報表,我也沒有競網分析工具可用,無法明確得知文章在該網站的流量,頂多只能看看他們得到多少「不能吃的」按讚數與分享數。早知道應該把文章裡面的一張圖換成放在自己的伺服器,這樣起碼還可以用吃掉的流量,來推估文章被多少人看過。

網站內的社群工具計數
[網站內的社群工具計數

該平台有一些社群帳號,比較一下各平台獲得的互動數量:
FB粉絲團上面不知為何發了兩篇,兩篇數字不同,至於 Twitter 則是掛零
FB粉絲團上面不知為何發了兩篇,兩篇數字不同,至於 Twitter 則是掛零

跟其他性質類似的文章比起來,不相上下。但沒有什麼評論跟迴響,大概就只是按個已讀的意思而已。

網路時代讓這種線上新聞平台的入門門檻降低許多,不需要像 PChome 實體刊物雜誌一樣,編輯人員不需要十足的專業知識自己做評測、自己寫文章,只要去網路上找到應該能幫他們的平台 ~~創造價值~~ 塞版面的內容,就能為平台創造一篇文章。

但仔細想想,小編不能直接貼英文文章,當然也不可能自己翻譯,老是拿一些微信公眾號、虎嗅網、36氪的內容來發也容易被靠北,但總覺得網路新聞平台跟內容農場似乎只有一線之隔啊。

五、部落格獲得的?
會選擇把文章會發在部落格,而不是用批踢踢、Facebook、Twitter 之類的,是因為網站比較方便追蹤。

該科技新聞網站在轉載的文章上方放了一個部落格簡介連結,文章尾巴放了另一個該文原始連結。我這邊查看的結果,從上方連結進站的訪客數,是文末連結的 5 倍,但原因是因為文案吸引人去點,還是大家都沒有看到最後? 因為不是自己的網站,也無從追蹤。總之,近六成的流量發生在天黑之後,尤其集中在晚上八點到十二點。

簡單的看一下報表,在文章公開的當日,發生一些從該新聞網站過來的工作階段(橘線)。不意外的,經過不到一週,已降至個位數。
所有工作階段vs.來自科技新聞網站的工作階段(橘線)
所有工作階段vs.來自科技新聞網站的工作階段(橘線)

進入部落格之後,跳出率是 44%,其他再被瀏覽的頁面,最多是首頁,還有所有文章列表,也賺到幾個私下來信。一週內,GA 有紀錄的來自科技新聞網站的訪客來源,只有近兩百名使用者。

FB 就是來得快,去得也快,現在要從粉絲專頁的 Timeline 上找到那篇一個禮拜之前的文章都有點困難,除非被人持續分享,不然只是曇花一現。現在都講長尾效應,現在看可能是廢文,但要是過一陣子在搜尋引擎被搜尋到,或是被人推薦,又有可能再次帶來額外的流量與客戶。

Tags: #media
留言:

Previous

請勿聽從陌生人指示操作 Google 代碼管理工具(GTM)

Next

從三姊弟布丁事件論購物系統流程優化

相關推薦文章

近期熱門 Hot Posts

    Contact Me

    E-Mail

    Open Email Client

    LINE 私訊
    此為 LINE 官方帳號,僅用於連絡,不會群發訊息

    加 LINE 好友

    FB Messenger/Instagram 私訊

    FB Messenger IG 小盒子

    Telegram 私訊

    傳訊息到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