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賭石影片常見的9個名詞

逛夜市偶爾會看到有人在賣石頭,起初不知道他們在玩什麼名堂,直到賭石這玩意兒出現在一些連續劇(黃金瞳)、漫畫(透視之眼)、FB直播拍賣中,甚至還作為歡樂型 Youtuber 拍攝的題材:

在萬惡的社群平台演算法推薦下,發現原來拍這種題材的頻道其實還不少,一週還更新好幾次! 影片內容大都是頻道主收到一些粉絲/翠友寄來的石頭,包裹打開了之後,石頭看了一眼就被拿去扔掉的影片。那些頻道主唸唸有詞的到底在說啥呢?查了一下發現水真的很深啊~

賭石

馬路上、公園裡、山上到處都有一堆石頭,但在賭石影片裡出場的石頭可不一樣,可能從全球各地的翡翠礦場來的,切開來之後裡面有真的翡翠色料,可以加工成珠子、首飾、手環、戒面、牌子等等商品,或是雕刻成藝術品,但也有可能切開來就只是一顆平凡無奇的石頭。花錢結果買了一塊普通的石頭?

玉石翡翠的一些特性,似乎無法直接用X光機等設備直接快速大量篩選檢測,大部分還是用眼睛看,還有切成好幾片來確認石頭內部的情況,科技的力量這麼發達,那難道沒有 AI 影像辨識之類,更輕鬆快速的「科學檢測」方法嗎?應該是有的,雖然少數影片還是有提到一些科學方法,像是測石頭的比重(密度)、折射儀等等,好的玉石翡翠的價格也是難以估計,肯定不是負擔不起儀器測量的問題,但有時候就還真的是花不起…

工不抵料

這大概是賭石影片最常講的一個概念,許多影片裡,石頭打光看起來好像滿漂亮的,那要準備拿去雕刻拋光,就變成晶瑩剔透的藝術品了嗎?結果只是一句「工不抵料」連切都沒切然後就扔了。
石頭切開來真的有翡翠,但需要販售或盤給別人,或是再加工成產品,真的賣得出去才能變成錢。而各種問題造成品質不好的、太小的,在這一段銷售商業流程中,連工資和營業成本都付不起,品質不好的石頭,就算鑑定完後要花錢寄回去,石頭這麼重,可能連寄石頭的運費都賠本啦。

翡翠
photoAC 素材照片

新場石

很多影片都會講這是新場石,一開始想說新場到底在地球儀的哪邊?為什麼這麼多石頭從那邊出來?原來只是一個通稱,翡翠的礦場的確是有新有舊、礦坑有老坑有新坑,但在影片講的意思,通常是指這塊石頭還太嫩,甚至還沒玉化,只是一些沒價值的霧層,或是已經開始玉化了、是翡翠了,但沒有到一般市售產品的水準,沒有加工的必要,又是…工不抵料的道理。

通常這類影片還會伴隨「再去把石頭埋個幾千年,就能真的變成玉了」「英年早逝」之類的戲謔台詞,但是講歸講,從二類組的理性訓練知道,什麼翡翠、玉石、水晶、鑽石、寶石、黃金,不就都只是礦物而已?有些在實驗室也可以人造生產重現出來,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人工製造的成本過高,可能根本不划算!

天然界裡每一種礦物有各自的形成原因,還有各自的用途與特性,而這些地下挖出來的石頭裡面可能有著天然形成的花紋、形狀,完全是巧合和機緣,肯定不只是再去把石頭埋個幾千年,保證就能發財的問題。

皮相/皮殼

剛剛提到了工錢比材料還貴的成本概念,那要怎樣才算加工之後還划算、有價值的石頭?以下探討一些石頭從外到內常見的幾個名詞。

判斷原石裡面有沒有高價礦物,切開石頭觀察最直接,但是切石頭需要人工操作,還會帶來電力、設備(鋸片)、水的耗損,但許多大師似乎光看石頭的外觀,就知道有沒有切的價值,那層石頭的外皮/皮殼/風化層,似乎也隱含著許多秘密,和判斷的準則?似乎就是礦物在形成時,達成某些通例,例如摸起來有沙粒感、顆粒細膩、緊緻、要帶點油性,形狀有稜角等等,符合礦石形成的條件,裡面有東西的機會就大了一點。

但也有片子介紹過詐欺的人造皮殼,用泡過藥水達成粗糙的質感,或是人工上色、貼假皮等等情況,甚至不同礦區出來的石頭還會有不同的外皮判斷依據,這其中的人心險惡與技巧知識,還真不是普通人摸個隨便三兩下就能上手的。

流氓窗

影片中看到石頭像市場的西瓜一樣切兩半,或是外皮已經被磨掉一大半的(開全窗),可以看到裡面的情況的,叫做明料。

但也經常可以看到石頭沒有直接切開,只用小鑽頭在石頭上面,沿著一些看似有種水的地方劃開了一些花紋似的圖案(惡魔果實?),則被戲稱為流氓窗,這種開窗法讓石頭裡的材質若隱若現,打燈一看好像也挺好看的?看了一些影片才發現這也是高深的技術,挑出整塊石頭最好的部位來開窗,毫無價值的石頭可能變成在直播間賣到幾萬塊,但買回去切開來又是一場空,提升價值、掩蓋缺點、販售美夢,實在是不簡單。

裂/棉/癬

那些頻道主最常唸唸有詞的名詞之一,大概就是「裂」了,平常珠寶首飾店或珠寶廣告裡面看到的「成品」看似都是完美無瑕的,但是看賭石影片,好不容易百裡挑一,挑出值得切開來的,一切開之後大失所望(切垮了),裡面許多裂紋,或是顆粒太粗,或是有很多雜質、黑點、癬混到石頭的內理去,裂得太大塊(帝王裂)幾乎不能用,種水又不好,更是毫無價值。有雜質、一塊一塊、一點一點的的東西,有時候叫做「棉」,好看的還叫「雪花」,總之最後剩下僅存能用的地方,如果形狀不夠好不夠大,頂多做些珠子,甚至工不抵料。

或是有另一種選擇,連那些缺陷部位一起雕成山水或其他擺飾,但雕刻的手工和創意部分的花費,想必又是一個大坑,好的雕刻師傅可不是加油站打工,領最低基本工資的。

種水/水頭

翡翠不是雕工造型越美的越貴,不是顏色越綠的越貴,也不是越大塊的越貴,主要價值來自於翡翠的品種。依透明度跟顏色光澤等特性,至少可以分成豆種、油青、糯種、黃翡翠、冰種、玻璃種、帝王綠、紫羅蘭…等這麼多種,礦物各有不同的稀有度,而造成不同的價值高低。賭石就是在期待石頭中出現有價值、稀有的礦物。

這種影片都會看到「大師」拿強力手電筒往石頭照呀照的,到底是在照什麼?這也是一些翡翠玉石的特性,有的石頭明明很大塊,但是用手電筒一照光可以透過去的,或是表面雖然是白白的,但是深處似乎有其他顏色,有時候表示這原石裡面有點東西,值得切來看看?

看影片裡的手電筒從石頭開窗處照進去,光照不透的不行,光照得整塊透透的也不行,原來並非越透明的就越好! 照進去看起來綠綠的,但是頻道主講幾個玄乎的名詞,切都沒切就扔了,原來是沒價值的石頭,翡翠的種也是一個水很深的地方,

霧層

整塊石頭全部都是價值連城的礦物,這機會一般人可遇不可求,除了癬、裂等雜質之外,在石頭外殼跟最高貴的玉肉中間,經常還有一大層東西,不少影片中的大師甚至都能從這個所謂的霧層,來判斷原石裡面是否有大獎,但是判斷這個也是高深的學問,不同的礦區出來的石頭又有不同的霧層特性。

霧層雖然不是整塊石頭裡最「價值連城」的礦物,但通常也是跟玉肉相生相隨的。這層東西甚至可能有顏色、有點透明,看似也很漂亮,或是玉肉有跟霧層化開,達成了不錯的造型與表現,有製作成商品的價值,甚至玉質與霧層混合的視覺藝術性,能讓整塊石頭的價值再提高。但不懂的人可能從開窗看到這層好像很漂亮,就以為這塊石頭很有價值,但實際上又是一場夢,繳了學費。

危料

賭石影片都會出現一堆XX料的名詞,工不抵料、公斤料、危料等等,公斤料概略就是去礦場弄了一堆小石頭秤重拿去賣。
那這個危料,也是一種翡翠,不少來自瓜地馬拉,但是光澤跟透明度據說跟真正的翡翠是有差距的,價格也賣不高,姑且先當作次級品吧。

所以就玄了,一塊看起來漂漂亮亮的石頭,有時候可能只是沒化開、沒價值的霧層、水沫子、沒成熟的新場石、可能是危料、可能是工不抵料、顆粒太粗,最終被判定比較沒有商業價值。
而一塊白白灰灰貌不驚人的石頭,拋光加工後卻可能變成晶瑩剔透的商品。整個賭石流程中,如果自己不會看,那石頭有無價值就全憑別人的一張嘴了,這中間把持在別人手上的變數實在太多,消費者(玩家)買進別人「挑剩的」石頭,然後想說可以撿漏、發大財?如果完全不懂,一切都只能信任專家的解釋了。

翡翠
photoAC 素材照片

結論

大家從小就在各種文化產物中被灌輸某些礦物/元素是很有價值的東西,皇帝用的印章要用玉來做、家傳的手鐲要用翡翠來做、床底下最常見的貴金屬,那肯定是黃金了,礦物不對,造型再好、講再多都沒用。翡翠是玉石的一種,翡翠是玉,但反過來玉卻不一定是翡翠,礦物的價值就是市場說了算。

但更多情況是石頭裡面什麼都沒有,或是把石頭誤認為很有價值的礦物,真的品相特徵好的石頭沒錢買,就算真的碰上有價值的礦物,自己既認不出來、也不會雕,也不會賣,連證書也不知道去哪出,想要憑此賺錢還真是不簡單,我是完全不敢碰。

所以玩賭石實在很蠢嗎? 就經由一塊石頭外表的各種特徵,來判斷是否能發大財?
但是做網路數位產業似乎也不惶多讓,平常就是看到各種數位賭石:
感覺這商品似乎會中,很有價值,花錢簽約進了一堆,還花了幾十萬或幾百萬搞線上販售,結果…嗯…
每個月花五六位數甚至更多的錢,送給國外的各種數位廣告平台,覺得可以單車換摩托,發大財,結果…嗯…
覺得這個創意概念有搞頭、獨一無二,勞師動眾把網站或APP製作出來,結果…嗯…
大費周章設計規劃、開會,等開案製作之後,事成之後可以拿到高額報酬? 結果…嗯…
感覺某商城平台常常有百萬千萬營業額的店家(就像礦坑經常開出高價值的石頭),趕快跟著入駐上架商品,說不定也可以一飛衝天? 結果…嗯…
覺得某某程式語言或工具、架構、專案管理方法很有發展性? 投入之後發現,結果…嗯…

這篇文章本身也是一種實驗,嘗試用不同關鍵字來吸引各式各樣的訪客,讓部落格出現不同類型的廣告,至少花時間不花錢。

分類: 讀書心得
留言:

近期熱門 Ho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