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車票APP這樣設計…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政府機關、國營企業,花納稅人的錢,有很多充滿缺失、反邏輯的產品與制度,而且有些甚至是人命關天、不環保的,更浪費社會資源的,但為什麼獨獨只有車票版面編排這種「做得不好也不會死」的設計討論,可以持續這麼多天?

近幾日有一個話題佔據各大報的生活類新聞,從網路社群延燒到新聞,從線上延燒到線下,摘要是有一位設計公司的負責人認為現行台灣高鐵車票的設計不佳,提出了一個車票改良的視覺設計,但又有其他人說考量各種技術限制與更換軟硬體的成本,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做出那樣的車票。後來又有香港的字體設計師提出技術上「可行性應該比較高」的高鐵車票設計規劃,高鐵的回應是「未來將持續觀察旅客需求並兼顧實務做法,於下次調整磁票版面設計時一併納入考量」。

就是感謝各位榕樹下阿伯、阿婆的討論,以後再說,謝謝指教啦!

車票的編排設計要解決的問題是? 部分使用者看不清楚車票,因失誤產生的各種代價問題,然後部分使用者覺得票券設計看起來不美觀、沒有品味的問題。還有呢? 沒了。

一.車票設計的討論門檻較低
民眾會覺得,只是一個「看得到、摸得著」的小東西,而且把文字「移位置」「改大小」而已,應該不難吧? 高鐵這樣的大企業,就應該要做標竿跟領頭羊,連高鐵都說辦不到,那其他人怎麼辦?

為什麼討論熱烈,因為參與討論的門檻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以使用者角度來看,雖然我找不到台灣人搭過高鐵的比例統計資料,但搭高鐵應該算是共同的生活經驗,只要有搭過就可以參加討論,即使平常都用 T Express,但是看到前面的人過票口搞老半天,或是找位子找老半天,都可以出來講幾句話刷存在感。以視覺設計角度來看,只要做過平面編排的,或是自認有點生活美感的,就可以加入討論。

我嘗試找一些平衡報導,有沒有票卡的印刷方式、讀取機制、資料排版軟體等等實作技術的工程師,提出一些正常人也聽得懂的說法? 這倒是挺難找的,工程師的聲音普遍比較小,例如只有這種「他可以,高鐵應該也可以?」的概念,如:

可是,我們三十年以前的點陣行列印表機,明明就可以有不同大小字體啊?還可以畫圖的…

或是‪#靠北工程師47659‬ 裡面看到的:
圖片摘自靠北工程師
圖片摘自靠北工程師

看起來好像是可以印喔? 那真的有哪位專業人士,使用跟高鐵現有票卡相同的印刷方式,印個幾張新的 sample 給大家瞧瞧?

可能有一些印不出來的理由,目前都還沒看到。自己印都會考量一堆,還要求一個如此龐大的組織照人民期待的方向去做? 是想擋人財路? 還是把股東都當空氣? 決策者有在追求美學嗎?

可以期待有生之年高鐵車票真的變成那樣嗎? 發動拒搭? 找時代力量或綠黨的立委開粉絲團聯署活動? 去應徵台灣高鐵從內部改革? 或是有找一個英雄可以說服決策高層,讓高鐵開始重新招標,更換所有軟硬體、重新設計票卡? 車票是個問題,也真的需要解決,但大家討論得這麼開心,其實最終還是夢一場。

線上遊戲不要越級打怪,那在網路討論也有知識門檻嗎? 看來是有的。舉四個議題為例:

案例1:救災資訊整合平台討論:
你的捐款到哪去了?我們第一時間最不該做的就是「捐錢」一場地震串起三個熱血青年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為例,該文並不是在研究為什麼會淹水? 為什麼房子會倒? 這種制度殺人與人謀不臧的問題,而是探討災難發生後,政府與民間、需要幫助的人,與想幫助別人的人,該如何透過資訊系統解決現有的流程問題?

是不是真的有需要這種資訊系統? 難以判定,但以這個話題來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才能參與討論,提出有價值的觀點:
– 發生災難時,即使不是受災戶,真的會去關心問題。
– 實際參與過救災,而不是像當義務役的時候被載去,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沒有在思考如何讓流程會更好的那種。
– 知道災難發生後,對於某一種狀況(如頭燈不夠),官方與民間的處置流程各是?
– 線上資訊系統的使用者,而且有計算機與資訊系統負荷的概念,知道畫面上的功能不會從地上長出來或是從樹上掉下來。

上述 4 點就已經就已經篩選掉一堆不是受災戶,又只會說「天佑台灣」或是「某某黨又在幹什麼」的人。

我在等你做,你在等他做,他在等政府去做,但政府可能又等著出事之後再給民間的 g0v、社群網站、免費表單工具來處理就好,這種討論往往就只會不了了之,資源浪費一再發生,大家繼續天佑台灣。

案例2:第三方支付工具,或支付規則的討論:
以李開復先生個人臉書的 台灣的科技應用落後嗎? 為例,該篇是在討論兩岸的支付方式。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才能參與討論,提出有價值的觀點:
– 需要有中港台,甚至日本歐美的長期居住、消費經驗,需要親身使用過各地的各種電子支付工具。
– 需考量支付與收款流程,除了幫使用者想,還要各種營業類型的店家端著想。
– 還要有金融界遊戲規則的邏輯概念,有跟台灣金融主管機關打交道的經驗為佳。
– 有程式設計與資訊安全概念,不然只會提出一堆漏洞百出的夢幻流程。

支付寶的註冊與驗證流程本身就有一點門檻,需要一些中國大陸地區認可的個人資料,所以普通人平常沒辦法自己申請來玩玩。若單純只依視覺介面與操作流程來評判,只會像歐付寶尋寶記-他們真的有設計UX嗎? – Soft & Share,淪為單個功能使用流程的批判。而且因為軟體常常更新,超過一年以上的使用經驗根本做不得準。

案例3:停車格計時與付費機制討論:
以翟本喬先生個人臉書上,回應近期柯市長的用 eTag 收停車費的政策為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才能參與討論,提出有價值的觀點:
– 曾在台北市停車、繳費,在其他縣市或是國外也有經驗的為佳。
– 知道 RFID, eTag, 車牌影像辨識等科技的細節,與軟硬體限制。
– 有個資法、支付、公共設施、採購法、維護的規畫概念或經驗。

不知道為什麼某些地方停車可以「嗶嗶」,然後「嗶嗶」之後發生了什麼事? 背後的流程是怎麼運作的? 就只能在外面看熱鬧而已。

案例4:公家機關網站系統討論:
我要的只不過是個好的系統 – 淺談台灣學校網站問題電腦故我在 | 電腦故我在政府官網太醜?國發會推3階段大改造,年底全面擁抱響應式網站設計 為例,有時候要線上申請某東西,或是要查閱某個不知從何找起的東西,或是申訴檢舉,不得不上一下公家機關的網站,這些網站系統是不能「不爽不要用」的東西,提出意見反映之後,通常也只有謝謝指教再聯絡。

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才能參與討論,提出有價值的觀點:
– 必須是網站與線上服務的使用者,而不是完全沒在用網站的人來做決定。
– 知道公務部門的資訊系統採購規定、發案流程。
– 知道各機關各處室的資料處理邏輯與不能說的秘密,才能考慮如何與資訊系統完美銜接,並在線上系統做最好的呈現。
– 知道研考會無障礙網頁規定的實作要點,才知道畫面上有些東西的意義在哪。
– 知道公務機關的評鑑考核項目要點,才知道畫面上有些東西的意義在哪。
– 有資訊概論與網頁程式設計的概念,不然只會提出一堆漏洞百出的夢幻流程。

要改革一些「看得到的東西」,就可能會有你沒想到的使用者族群來潑冷水。甚至可以目睹實作人員換個位子就換個腦袋的現象。更別提想要改革一些機關的制度或流程,可能還會動搖國本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截圖出自大俠盧小魚)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截圖出自大俠盧小魚
請高鐵把車票編排改成怎樣怎樣,真的很難嗎? 比起把馬路鋪平、世界和平,或是人類沒有病痛,改個車票排版好像相對簡單許多。

開頭說車票設計是「做得不好也不會死」的,那還有哪些更重要的事需要我們去關心? 社會救助、醫療資源、健保、勞工權益也有許多問題,討論門檻也更高。身為憂國憂民的時代青年,或是大權在握的四五六年級生,還在討論車票應該要長怎樣?

二、提出想法就好,實現的關鍵交給別人
工程師、設計師可以用作品改變世界嗎? 一般來說將會受到團隊、技術、組織、成本預算等各種現實限制。有些人的線上作品集裡面,會放置一些存在於真空中的幻想設計 idea,營造出「我有在思考」、「如果沒有任何外在限制,我可以做得這麼棒」的個人形象,作為火力展示用途。至於印刷限制? 那是別人的事。瀏覽器功能的限制? 那是工程師的事。更新印刷、掃描的軟硬體設備,要花很多錢? 那是高鐵的事,設計師不但不必考慮那些,還可以狗幹別人「做不出來還廢話一堆」。真的可以這樣嗎?

企劃人員提出做不出來的完美提案,視覺設計師做出不可能實現的設計,技術人員用最新技術與最高技巧做出不符合實際需求的工具,都不能被稱為真正的專業。立法委員的基本要求是不要在立法院打架,專業設計師的基本要求是要解決問題,替人消災。而不是做出漂亮的東西,自己很爽,但是公司賠錢,客戶也賠錢。中間有任何的阻礙讓成品無法完美產出,真正的專業人士就得想辦法去溝通、去說服。

圖片出自漫畫: 將太的壽司
圖片出自漫畫: 將太的壽司

那回到一開始的需求,針對乘車遇到的狀況,平面設計師提出了一個修改車票編排的解決方案。那一樣完全以不考慮任何技術、成本、實作難度的情況,換其他人來幻想,可能還有哪些解決方案呢?

以乘客角度,要搭上車需要知道北上/南下的閘口在哪邊,要去哪個月台搭車,上到哪一台車的哪一個座位? 對於方向感白癡閱讀有障礙(例如中英文都不懂的外國人)的使用族群而言,票卡的編排不管再怎麼調整,還是不夠方便。

與其叫人掏票卡,把 AR 加上 Beacon 之類的室內定位技術,有沒有搞頭? 何謂 AR? 中文名詞叫擴增實境,白話來說就是在現有人類看到的東西上面,增加一層資訊。只要多媒體相關系畢業的,每年通常至少可以看到一組畢業專題做 AR。

例如製作一個乘車嚮導精靈,不用再看車次、找票口、認方向,直接透過手機螢幕看世界,跟著箭頭走就好,請手機 App 指示要如何上車。

AR 範例-1,情境是收假時在猶豫,要乖乖回去,還是要逃兵? (iPhone 與手來自 MediaLoot 的 FREE LICENSE Mockup 素材。照片來自 2009 年的隨拍)
AR 範例-1,情境是收假時在猶豫,要乖乖回去,還是要逃兵? (iPhone 與手來自 MediaLoot 的 FREE LICENSE Mockup 素材。照片來自 2009 年的隨拍

座位在哪邊? 一樣直接看箭頭,遵從手機指示。如果是自由座的票,就得自動提示哪邊有空位了。

AR 範例-2。(沒有全車廂座位總覽視角,只能用這張頂一下)
AR 範例-2。(沒有全車廂座位總覽視角,只能用這張頂一下

手機沒電、手機掉了怎麼辦? 既然先前已經有 T-express 手機通關的流程,那高鐵都已經考慮過啦,請見[T Express手機通關常見問題](https://www.thsrc.com.tw/tw/FAQ/Detail/59e5999f-6e0f-453d-99f5-ad7ea94439c0#span 986898dd-8b9d-4eae-ad3e-c93f872b6a7f)。

但是這樣又有其他問題,如果有人左手拿東西,右手牽小孩,要怎麼拿手機? 而且看著手機走路很危險!

只好拜託 Google Glass 或是 Holo Lens 了,這兩者是擴增實境的眼鏡,除了不能測戰鬥力,其餘的商業應用還等待著全世界來開發。不過一開始保證絕對賣不起來,一定要等到 Apple 「重新定義」之後,大家才會突然注意這技術。

找來一個 2014 年的 Google Glass 開車導航影片:

但車票不是只拿來搭車而已,還有其他的需求,例如:
– 車票要拿去報帳
– 做為不在場證明
– 貼在旅遊紀念冊上面

但既然我們都讓車票消失了,這些需求一定會想到替代措施的。

上述是比較接近當代科技的解決方案,不然無限上綱,直接說任意門普及化,高鐵人員就失業了不是比較快? 或是參考一些像 Crysis 或 WatchDog 之類的遊戲大作,或是科幻電影。避免閒雜人等進入月台,要有一些阻擋機制,例如乘客與行李必須穿過一片光波牆,違禁物品與沒有買票的會撞牆…,沒有最扯,只有更扯。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延伸閱讀
– 初版 Lesson 5:把話說清楚的車票 | 非常木蘭-點燃妳的勇敢
– 限制論點 1 David Hsu – UX 是 「工程與技術」「商業模式與成本」「外觀與介面」這三個軸向的所有設計的複合結果。
– 限制論點 2 陳坤助 – 你知道為什麼 台灣高鐵車票 「印」出來,會長這樣子嗎?
– 再改版 高鐵車票再設計:回應技術限制批評 | 許瀚文 | 立場新聞
– 車票設計只是服務體驗的一環 TAKESHI HAYASHI – 高鐵票券再思考,從體驗設計觀點出發。
– 已經存在於現實中的 AR 應用 体验不到HoloLens?没关系,这15款APP让你在iPhone上就能感受AR-虎嗅网

近期熱門 Ho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