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個 Affinity Designer 無法完全取代 Adobe illustrator 的問題

凡是做視覺設計、平面印刷,哪個沒用過 Adobe 的產品?
但是在畢業之後,這類數位視覺設計軟體,竟然在市場上又出現了不少新面孔,以首發日期來算,像是:

  • 2010 年的 Sketch (macOS Only): 點陣/像素/UI 都適合
  • 2014 年的 Affinity Designer / Affinity Photo: 前者做向量圖,後者做點陣圖
  • 2016 年的 Figma : 適合做 UI,2024 年還出了 Figma Slides 簡報功能
  • 平板裝置上的筆刷式繪圖軟體,如 ProCreate 之類的,後來 ProCreate 還可以用來做動畫。
  • 2012 成立,2018 年開始經營中文市場的 Canva,做簡報、行銷圖之類的非常方便(可能跟別人撞圖就是了,也無法存 PSD 檔…)
  • 2022 年起,一些從生成式 AI 起家的線上產圖服務,為了方便使用,也開始加入各種編輯與設計的功能。

總之這些產品都在各自的使用者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百家爭鳴。搞不好真的有公司或設計師沒在用 Adobe 了。

本篇要介紹的 Affinity Designer 是於 2014 年由 Serif 公司發表的軟體,這英國的軟體公司 Serif 成立於 1987 年,比我還老。

有些人可能在早年用過其他免費開源繪圖軟體,有一些不好的體驗,碰到 Affinity 稍微可以放心一點,Mac 版的 Affinity Designer 曾經得到 2015 年的 Apple Design Award,軟體設計絕對有一定的水準。該公司還有其他軟體產品,像專門用於點陣繪圖和處理靜態影像的 Affinity Photo、專門用於出版的 Affinity Publisher 等等。

本文純以向量繪圖相關功能的角度來介紹與分享一下 Affinity Designer 的使用心得。

  • 向量繪圖我是從 illustrator 忘記 CS 幾開始使用的,所以主要著重在 Adobe illustrator 有,但是 Affinity Designer 做不到的功能。
  • Adobe illustrator 做的 .ai 檔案,Affinity Designer 開起來可能有哪些不正常。
  • 盡量不討論 Affinity Designer 有,但其他軟體做不到的功能。

Affinity Designer 的收費非常便宜

  • Affinity Designer 的授權方式是一次付費終身使用,只有購買時有一次性費用,不用繳月費,通常大約是 $2000 元台幣出頭,碰到有的沒的特價就只要 1000 多塊,比 Adobe CC 一年的價錢還便宜。
  • 但還不確定未來會不會像某些軟體,大版本升級時要另外繳「升級價」? 不過寫文章的時候版本號也才 1.10,應該暫時不用考慮這種問題。(後來大版本號更新 v2 出了之後,要再另外購買,補充在最下方)
  • 它有 iPad, Windows, macOS 三種不同作業系統的版本, Windows 和 macOS 的功能都一樣,不用擔心說像某些設計軟體只有 macOS 版本,讓用 Windows 或其他系統的工作夥伴覺得很麻煩。
  • 如果要在不同作業系統上使用 Affinity Designer,各個作業系統需要各買一次授權(實測 Win10 的授權在 Win11 還能繼續用)。
  • 有時候會有 Universal License 全系統全軟體大特價,就是付一筆費用,不只是 Affinity Designer,他們家所有軟體&所有系統的版本都能用。

沒辦法存成 ai 檔

Affinity Designer 有一個自己的副檔名格式(*.afdesign),也可以把檔案存成 eps, pdf, psd 等一些常見的格式,要轉存成一般電腦都能開的 png, jpg, svg, webp, gif…當然也是毫無問題。
但尷尬的是Affinity Designer 不能把設計稿存成 ai 檔,如果碰到有人來要 ai 檔,明明對方的用途就算給 eps 跟 pdf 也完全可以用,但可能碰到有理講不清的情況…

不只是 Affinity Designer,其他市面上號稱可以開啟 ai 檔的設計繪圖軟體,除了總會有某些地方無法正常顯示 illustrator 做的東西,也多半無法直接把編輯檔案再存成 ai 檔。如果有印刷廠送印需求,現在關掉文章,回去用 Adobe illustrator 還來得及,不要在其他軟體上浪費生命。


(以 Pixelmator Pro 的存檔畫面為例)

工作區域差異

Affinity Designer 也可以開啟別人用 Adobe 軟體做的 ai 檔,但 illustrator 做稿時有用到「工作區域」功能的,這個 ai 檔在 Affinity Designer 打開會顯示得不太一樣,所有工作區域都看得到,比較不影響工作,就只是顯示得不太一樣而已。
但有些 Affinity Designer 不支援的功能就會無法顯示,在工作時影響比較大,非常麻煩,以下來提幾個。

像是有些人在 illustrator 做檔案的時候,會把一些素材/其他資料/說明文字放在白色畫布之外(就是畫面旁邊灰灰的地方),Affinity Designer 開啟這種 ai 檔,只能看到白色畫布裡的東西,看不到放在灰色地方的東西。所以可能會造成誤會,非得要使用 illustrator 才能看到「完整的」設計稿。

網格物件的漸層(Gradient mesh)無法正常顯示

Adobe illustrator 有個網格物件功能,可以用來做一些比較複雜的漸層圖形。
不過可惜 illustrator 做好的網格漸層物件存成 ai 檔,用 Affinity Designer 打開,有非常高的機率會變成一片空白,或是變成一團單色的東西(如下圖)。

同樣的檔案用 InkScapePhotoPea 通常可以開起來,有更大的機率正常顯示它原本該有的顏色,但想要跟 illustrator 一樣編輯,當然也是沒辦法了,還有可能碰到其他排版跑掉的問題。

Pixelmator Pro 在 2023 年底就發布新功能:Pixelmator Pro now supports AI and EPS files from Adobe Illustrator 號稱支援開啟 AI 檔案,但在 2024 年底聽到它被 Apple 收購的消息,跑去再實測一下,Pixelmator Pro 仍然是把 Illustrator 做的 ai 檔案顯示得一團糟,甚至不如那些免費開源軟體。

也許還有其他軟體可以正常顯示網格漸層物件? 但要最穩定保險仍然還是 Adobe illustrator 自己。

如果只是要一個可以開 ai 檔,查看顏色資訊的軟體,例如說網頁設計人員接到客人需求,要用一些包裝檔案上的元素?

以 Adobe illustrator 和 Affinity Designer 2 的漸層工具為例:

Affinity Vs Illustrator Gradident Angle

Adobe illustrator可以快速把漸層變出 CSS 樣式色碼,看出漸層的角度是幾度。

Affinity Designer 沒有產 CSS 功能。想要看漸層色的角度? 要再到左邊選單選 Gradident tool,切換到另一個工具,才會看到角度值。當然 Gradident tool 不只是看角度,還有其他編輯漸層用的功能,由此可看出兩個軟體在諸多地方有操作上的差異。

連結的檔案可能無法顯示

連結檔案在以拉是稀鬆平常的操作,但如果 ai 檔案裡面有連結 psd 的檔案,在 Affinity Designer 裡面打開來,只能看空氣

Inkscape 開起來也是無法顯示

如果碰到連結的檔案跑掉,兩個軟體的情況會有所不同:
Adobe illustrator 碰到連結的檔案跑掉:

  • 一打開會提示有連結檔案遺失
  • 可能會看到某些檔案跑掉的區域變成白色的
  • 除了連結檔案跑掉的區域以外,其他內容都還正常顯示。

Affinity Designer 碰到連結的檔案跑掉:

  • 整個檔案都看不到東西
  • 就算只有背景一部分是用 PSD 連結檔案,一打開還是整片白,或是整片出現上面的那個錯誤訊息文字。

對於那個錯誤訊息,除非請別人 illustrator 存檔時要把「建立相容性PDF」打勾(但是檔案容易變很大),或是請有 illustrator 的人幫忙開檔案,否則根本沒辦法用,還是必須得乖乖使用 illustrator 了。

3D 文字或 3D 功能問題

Adobe 每隔一陣子都會出一些新功能,像是前幾年各種 3D 功能、PS 的智慧去背、智慧影像感知合成之類的,最近又看到 Illustrator 出了一個 realistic mockups,可以將圖案自動貼合畫面中的物體,非常方便。

不過這些都跟 Affinity Designer 的使用者沒什麼關係,Affinity Designer 每次出「新功能」,通常都是 Illustrator 老早就有的,反而看到 Illustrator 出新功能,會煩惱說 Affinity Designer 不知道多久以後才會跟上。生成式 AI 的功能我就不提了,Affinity 當然也沒有。

以 3D 功能來說,我一開始學以拉的時候還沒有,一堆圖形都要靠真功夫去畫,要有基本造型跟透視跟各種觀念,鋼筆拉老半天,有了 illustrator 的 3D 圖形/文字功能,有時候就是滑鼠點一點修改參數就好了。

illustrator 做的 3D 圖形存成 ai 檔,Affinity Designer 開啟後還算是能正常顯示。

但別高興得太早,只剩能顯示而已,3D 物件在 Affinity Designer 裡面就像一張被平面化的圖一樣,其餘的調整文字、材質、角度等 3D 編輯功能當然也完全沒了,期待 Affinity Designer 後續可以再加強這方面的編輯功能。

沒有影像描圖(Live trace)功能

Affinity Designer 雖然定位跟 illustrator 打對台,但是裡面附的點陣圖編輯工具竟然非常多元,甚至可以去背修點陣圖,比 illustrator 用剪裁遮色片去背、或是做事情時 PS, AI 雙開還要方便得多。

但反而是影像描圖這種把點陣圖嘗試變成向量檔的重要功能之一,Affinity Designer 卻沒有。是的,非常遺憾 Affinity Designer 竟然沒有內建描圖功能。(官方論壇討論串:Affinity | Forum – Make PNG (or other image files) into vector graphics into Affinity Design)

如有這類需求,可以自己考慮把圖丟到一些線上網站來轉Free Vectorizer converts,但是圖片很大的時候要轉很久。

或是考慮用另一套免費的 Open Source 軟體 InkScape,裡面有內建影像描圖功能,但是當然就沒有像 illustrator 那麼多細項和風格可以設定。

沒有漸變物件之類常用的工具

除了沒有描圖功能,一些 illustrator 祖傳的漸變物件工具(Blending shape)刀子相關工具、CC 開始越來越複雜的變形相關工具,在 Affinity Designer 暫時也找不到,但基本的鋼筆工具、筆刷工具、對齊、路徑交集聯集工具都是有的。

還有一個 Affinity Designer 沒有的功能,就是 illustrator 有取出 CSS 程式碼的功能,就是選中物件,在 CSS 面板中可以看到系統產生的 CSS 碼。
雖然 UI 設計師眼中,拿平面設計軟體畫 UI 真是大逆不道,但有時候案子是已經有平面設計(包裝/DM)等,要延伸出其他數位內容時,會直接拿平面設計原始檔案出來用,不一定會專門拿 UI 設計軟體重做一遍,反正最後做出來能在瀏覽器上面跑,才是真的。

在網頁前端工程師眼中,illustrator 產出的 CSS 真是罄竹難書,尤其是字體樣式常常把粗體之類的漏掉。但是有時候用來取出線性漸層的色碼、一個物件的長寬比例、四邊圓角的數值之類的小用途,還是很方便。

Affinity Designer 目前沒有這種產 CSS 碼的功能,在官方論壇上從 2014 年就能看到有人提出CSS export for layers,而且不只一篇,但仍然是遙遙無期。

沒有繁體中文介面

看 Adobe 軟體的外文教學,一定會碰到用語和功能名稱跟繁體中文版的完全不一樣,只能想辦法看位置或是操作方式,來猜教學裡面講的是啥功能,不然就要重新安裝對應的語系版本,或是改什麼 tw10428.dat 之類的,非常麻煩。

但 Affinity Designer 沒有這種問題,使用介面就有多國語言,要換語言只要在軟體設定裡面選一下,重開軟體就生效了,非常輕鬆。

But 又來了,Affinity Designer 現階段沒有繁體中文版,中文只有簡體中文版,如果對於柵格化(台灣叫點陣化)、光標、蒙版、文檔、打印…之類的簡體中文用語感到不習慣,還可以選擇使用英文,用習慣了就好。

至於設計稿的多語系支援就比較沒什麼大問題,文件內使用中英文字、中英文字體、文章段落、文字樣式顯示都是毫無問題的,有缺字型時開檔案也會提示。InkScape 比較容易碰到開別人的檔案,文字樣式會亂掉的問題,Affinity Designer 在文字功能的相容性,明顯比 InkScape 還好。

illustrator 有個預留文字功能,就是切到文字工具,滑鼠又點到畫面,會在稿子裡插入一個「滾滾長江東逝水」文字,要是手殘點到又忘記刪掉,檢查時也沒檢查到的話,印出來就非常尷尬(illustrator 有設定選項可以關掉),Affinity Designer 則是天生沒有這種預置文字功能。

雖說基本功能都差不多,不過還是有些地方有怪現象,例如 illustrator 有個文字區域功能(拖曳修改區域大小,即可讓文字自動換行的那個功能),Affinity Designer 也有同樣的「邊框文本工具」,但有時候開啟 illustrator 做的 ai 檔,明明在 illustrator 可以一次把某塊文字區域內所有文字全選複製出來,但是在 Affinity Designer 會斷成好幾組,要一組一組分別選取複製,如果文字一多的話就很麻煩。

還有個缺字體的問題不得不提,以下直接比較兩款軟體對於缺字體等相關操作的差異:

Adobe illustrator

  • 設計原始檔,如果用了電腦上沒安裝的字體,開啟檔案時會提示缺字體,
  • 有時候硬開還是能正常顯示,只是不能編輯或縮放
  • 在工具列上的字體名稱會顯示本來用的字型,再加一個星字號,表示缺字體
  • 版本比較新的 illustrator 會在文字底下跑出粉紅底色。

Affinity Designer

  • 有時候同一個設計稿檔案,同一台電腦,illustrator 開沒問題,Affinity Designer 打開卻會提示字體有缺,要再手動選,不知道為什麼。
  • 有些字體在 illustrator 是有中文名稱的,但在 Affinity Designer 裡面都變成英文名稱,也不知道是字體 meta data 問題還是軟體問題。
  • 缺字體的文字,Affinity Designer 就是無法正常顯示,開啟檔案時碰到缺字體,如果取消勾選「替換遺失的字體」,就是字體會跑得亂七八糟,不會像 illustrator 只是不能編輯或跑出粉紅底色而已。
  • Affinity Designer 會在開啟檔案時詢問要用哪個替代字體,例如選了 Arial,檔案開啟之後就會被強制替換成用 Arial 顯示,點擊物件時,文字工具列也只會顯示字體是 Arial,完全看不出原來用的字型。

順帶一提,Affinity Designer 的文件色彩模式理所當然也有 CMYK 和 RGB 之類可以選,但內建的 Pantone 色票沒有像 illustrator 那麼多,所以有人講 Pantone 哪本色票的幾號,可能得靠其他方式去找到 CMYK 值。我主業不是做平面設計或印刷的,所以這個問題對我比較無感。

affinity-pantone-palette

有些小地方效能好像比較差

就是我的需求通常不複雜,在 illustrator 用起來幾乎不會卡,但是同一台電腦,同一個檔案測試,在 Affinity Designer 在某些操作時發現容易遭遇卡頓,影響不大,但就是拿出來講講,例如:

有時候會把畫面上原有的東西複製一份,直接在原檔案貼上,可能是想幫裡面的東西調整一下看看,或是要拆物件。
如果檔案稍大一點,一按下 Ctrl+C,整個作業系統就會開始卡,Ctrl+V貼上後就正常了,但是 illustrator 測試同檔案並沒有這麼嚴重的卡頓,設定裡的硬體加速什麼的都試過,不知道還有哪裡可以調整剪貼簿效能。
看他的介面這樣設計,應該最大可用到 64GB RAM 吧? 可是我電腦的 RAM 明明沒這麼大…

affinity-setting-performance

或是例如要把一個大檔案的一小部分轉存成 png,illustrator 其中一種做法是要把東西拖曳到轉存的 panel 內,然後再做後續的檔名、檔案格式、儲存位置之類的轉存操作。
Affinity Designer 的操作方式比較不一樣,其中一種做法是只要把零件選起來,然後按匯出,就可以直接選格式然後存檔,但預設都是「整份文件」,也就是說每次叫出這個視窗時都會卡頓一下,但我不是要轉存整份文件嘛,所以下圖的 Area 要再改成「僅限選擇的項目」,選擇完後會再卡頓一下。

affinity-export

結論

本文所提的問題,多半在於 Affinity Designer 開啟由 Adobe 軟體製作的檔案,有一些干擾工作的相容性問題,例如部分物件無法正常顯示,還有有些物件的群組可能會分得跟原始檔案不一樣之類的。
或是在於 illustrator 有,但 Affinity Designer 沒有的功能,既然沒有的功能,能顯示就不錯了,就不要奢望說還可以勉強編輯。

因為我本來是 Adobe 家的使用者,例如工作區域放大縮小的快速鍵,軟體選單位置等等,難免有不習慣之處。不過常用的鋼筆工具、填色、筆刷、轉存 SVG 還算是很夠用,如果當成世界上沒有 illustrator 這套軟體的話,不用開別人的檔案的話,Affinity Designer 也可以用得很開心。

另外 Affinity Designe 明明是向量繪圖,卻還有一些基本點陣圖功能,可以減少做一個簡單的東西,還要同時開 N 個軟體的情況。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就是 Affinity Designer 內建一些 UI 素材集,如果只是做簡單的 Prototype 或 Wireframe 的時候還能稍微用一下,一樣是減少只是做一個簡單的東西,還要開兩個軟體在那邊複製、貼上、轉存、匯入、上傳…等操作。

affinity-ui-asset

延伸閱讀

2022/11 發佈了 Affinity 2

在 2022/11 發布了Affinity Version 2,因為我只用 Affinity Designer,所以稍微看了一下更新版。

下圖左是 v2,下圖右是 v1,多了一些新功能,像是刀子工具,或是現有功能的強化。

不過如果開 illustrator 做出來的檔案有用到網格漸變、3D,沒有存 pdf 相容性,v1 無法正常顯示的,在 v2 還是一樣不能正常顯示。

v2 出了才知道,Affinity 是走大版本號升級要重新購買的那種賣法,買過 1.x 不能直升,也沒有升級優惠價(升級優惠之後才推出)。
還有一個通用許可證,如果剛好所有軟體都會用到,買起來會比較便宜,不過如果完全只有用到單一軟體,就算只買 Win+macOS版,1350+1350=$2700 還是比通用許可證便宜。

v2 可以安裝 30 天試用,v1 和 v2 可以共存安裝同時開啟,猶豫要不要買的可以試試看。

另外有些省錢玩家可能會想到一招,某些軟體會有 Beta 測試版本,雖然用起來可能容易當機不穩,但可以免費使用?
Affinity 的確也有 Affinity Beta Software Program,不過可能要讓人失望,加入測試計畫前必須要登入帳號,如果沒有購買過,是不符合測試資格的。例如我只買過 V1,那 2.2 beta 在測試時,沒有買過 V2 的人登入後只會看到 This account is not eligible to join the beta program。

2023/1 – Affinity 2 新品特價結束-升級還送素材包

新品特價持續了幾個月,中途還會發 email 來 call 客,被限時特價撓得心癢癢的,但最後成功抵抗心魔,等 2023/1/25 特價結束,來看有沒有常見的銷售套路,例如永遠的特價、特價時間再加碼延長 7 天、特價變正常價、回復原價再多送東西…之類的?

Affinity v2 優惠價比較

上圖是特價前跟特價後,確實有變成比較貴的原價,但也很明顯地多出了一個從舊版升級的按鈕。我算了一下,升級價大約是全新購買的 75 折,而且還有再多送一些素材包,這個是之前沒有的。

另外研究時發現我網頁明明選 United States – English,幣值卻還是新台幣? 身為網頁工程師一看就知道這事情不單純,把 VPN 開起來試,果然網頁是按照 IP 的國家來切換幣值的,那種會去蝦皮找別人湊家庭帳號的 Netflix/YouTube Premium/Office 365 多元成家大師,或是國外購物匯率換算大師,可以自己研究看看哪個幣值最便宜…

2023/11 – Affinity 2 黑五特價

2023年底 Black Friday 的時候又來幾波特價,macOS+Windows+iPadOS 的軟體大全套來到 2 字頭,
不管是全新購買,還是從 v1 升級,都只要台幣 2 千多塊。

如果不是急用的可以等看看,比新版剛出來的優惠價還便宜。

紅色價錢數字是金額,左邊是新購買價,右邊是升級價,還有送一些素材包。

2024/3 – Affinity 被 Canva 收購

2024年3月20幾號的時候,Affinity 被 Canva 收購。看到那個消息,當然對 Affinity 有各種可怕的聯想…
難道 V2 就是最後一版,天下分久必合,以後產業用的專業軟體就只剩那幾個超級大公司,想漲就漲,公司行號和使用者只能被吃人夠夠?
Affinity 會不會跟其他公司學壞,從一次性收費,改成每月訂閱?

Affinity 的 CEO 很快發出公告聲明 A message to our amazing Affinity community,除了在網站上發公告,也有寄多國語言翻譯的信給會員(像我是收到簡體中文的,他們寄的各種信從來都沒有繁體中文)。

對於會不會變成訂閱制,Q&A有提到致力於在未來繼續提供永久許可證,並與 Canva 共同做出4項承諾:

  • 我們致力於公平、透明和實惠的定價,包括使 Affinity 與眾不同的永久授權。(We are committed to fair, transparent and affordable pricing, including the perpetual licenses that have made Affinity special.)
  • 我們將加倍努力擴大Affinity的產品,通過持續投資 Affinity 作為一個獨立的產品套裝。(We will double down on expanding Affinity’s products through continued investment in Affinity as a standalone product suite.)
  • 我們將為學校和非營利組織 (NFP) 免費提供 Affinity。(We will provide Affinity free for schools & nonprofits (NFPs).)
  • 我們致力於在這趟旅程的每一步中傾聽設計界的聲音並接受引導。(We are committed to listening and being led by the design community at every step in this journey.)
Tags: #adobe
留言:

相關推薦文章

近期熱門 Hot Posts

    Contact Me

    E-Mail

    Open Email Client

    LINE 私訊
    此為 LINE 官方帳號,僅用於連絡,不會群發訊息

    加 LINE 好友

    FB Messenger/Instagram 私訊

    FB Messenger IG 小盒子

    Telegram 私訊

    傳訊息到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