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看到一篇別人的發文,說他的同業某某姬可能受到 Google 演算法更新影響,每月流量下跌了多少云云,然後截了一張競品流量分析工具的圖。這兩人的網站我都不常看,也都不認識,他用的那個工具我也不認識,但這也是個有趣的議題。

市面上有一些競品流量工具,號稱可以看別人的網站流量(traffic,不是 bandwidth)狀況、分析別人網站的熱門關鍵字,費用一個月上百美金不等,那系統上面的數字真的準嗎?

本篇沒有要討論那些競品流量或關鍵字分析工具,究竟是跟誰買資料、有沒有主機商或 CDN 業者在賣資料,用了哪些爬蟲技巧、統計學方法來產生數據? 只是拿手上真的有資料的網站,跟那些系統上的數據比比,看那些工具上的數據是否神準。

為了避免傷害代理商或愛用者的感情,本文所提 6 款關鍵字分析或流量分析工具,皆用隨意的英文字母代號 A、B、C、D、E、F 來稱呼。

開頭先爆雷:就是不太準

在生物課應該都學過一個測量方法。 大概是說要知道一個地區內有多少隻某生物? 在選定的調查地區內,抓幾隻生物進行標記,然後放回,過一定時間再重新抓,根據第二次抓的裡面有記號的比例,就可以估計出該地區範圍中的特定生物數量。當然還有很多細節,但這樣算出來的生物數量,跟一隻一隻去抓來數,可能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數字。

另一個知名的例子是「全臺電影票房」,當然也不是售票系統資料庫直接下 SQL 算出來的,甚至連一個一個縣市加總都沒有,早期的做法是台北的數字直接乘2來求得全台電影票房數。電影票房的計算竟然是黑箱作業?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志祺七七,跟精準的數字可能很有差異,但就是種種現實因素不可能得到精準的數字。

各大分析工具內無中生有的推估數字,跟其他較有根據的資料相比,還真的有些不少的落差,看看下文的測試…

號稱可以檢視任何網站的 A 工具

首先測試 A 工具,A 工具號稱可以檢視、分析任何網站,基本數據其中有一個「過去 3 個月的訪問量」的資料,用此工具測試一下開頭提到的那個網站,兩者不是同一套工具,但數據曲線跟開頭提到的那篇別人發文提到的大致雷同。

GA 小 icon 是什麼

A 工具有個功能,有的網站圖表上會有像 GA 的小 icon,有的網站沒有

有 GA 小 icon 指的是這個網站的站長有註冊這個工具,並且完成認證程序,並授權 GA 資訊給 A 工具,A 工具在此處顯示的數據是完全從 GA 抓的,A 工具的系統會把數據存起來,即使網站管理者解除授權之後,這些歷史資料在 A 網站還是看得到。

經過比對,A 工具圖表上的訪問量數字,是對應到 GA 的「工作階段」數。
這邊不再做 GA 使用者、工作階段、瀏覽量的名詞解釋,也不討論 GA 的工作階段數跟 GA4 的功能定義和統計方式有什麼差異。

現代網路環境基本上有些使用者會使用一些把 GA 等各種追蹤套件擋掉的工具,所以網站實際的數字,通常會比此處的數字更高。

過去 3 個月的訪問量

有些網站用 A工具是查不到數據資料的,頁面上有明文寫說「不會展示上個月預估造訪量低於 5 千的網站資料」,即使到了註冊後才能使用的進階介面去查(別人的網站),能顯示的資訊也非常少。

我挑了一個手上很久沒更新內容的遊戲攻略類型內容小網站
– 造訪量大於 5 千,在 A 工具有數據
– 沒有把 GA 授權給 A 工具,所以他肯定不會從 GA 偷到數據,管理者也只有我,肯定也不會有其他人使用 A 工具的時候誤授權出去。

跟 GA 裡的數據來比一比…


(上圖為 A 工具,下圖為 GA)

A 工具提供的訪問量在 12 月似乎爆增,但管理者知道這是幻覺,除了 GA 的在各項主要指標都無法發現 A 網站講的那種爆增情況,在其他比較有根據數據,12月也都是往下掉的,例如伺服器端的流量數據(包含搜尋引擎等各種爬蟲)、廣告系統的曝光量等等,畢竟這網站的內容至少一兩年沒更新了,只靠舊內容吃老本。

另外試了幾個網站也是一樣,A 工具顯示的 3 個月的訪問量跟 GA 或其他部分的頗有差異。
A 工具的 knowledge center 和 FAQ 上並沒有特別寫明原因,多半是請使用者確認時間區間、裝置類型、指標是否相同,是否每一頁都有安裝,其餘大多是 “intelligent estimations”, “from sample to estimation” 之類的字詞,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熱門關鍵字

A 工具對於網站概況總覽有兩種介面,兩種上面都有一個「網站熱門關鍵字」的清單:
一個是不用註冊也能看到的(如下圖)

沒有顯示熱門關鍵字的時間區間,要網站的預估造訪量大於 5 千才會顯示,不然就會空空的。說好的可以檢視任何網站呢?

另一個是註冊後才能使用的進階介面,如下圖:

網站的預估造訪量不用大於 5 千,在進階介面也會顯示部分資料,
有時間區間為前三個月(例如現在是2023/1,那介面上顯示的是 Oct 2022 – Dec 2022)。

兩者的共同處是不花錢的話,大致可以看到網站的前 5 個熱門關鍵字,付費的話才能看到更詳細的資料。反正只是參考,光看前 5 個也夠用了,

A 工具在上述兩個介面上顯示的熱門關鍵字卻不相同,跟 Google Search Console 裡面顯示得更是大相逕庭。
本想說 A 系統的熱門關鍵字的定義不知道是什麼? 是曝光度高的嗎? 是點擊數高的嗎? 是點閱率(曝光/點擊)高的嗎? 是排名高的嗎? 是網站熱門頁面包含哪些熱門關鍵字嗎? 這不得而知,在 GSC 試了幾種排序方式都無法得到與 A 工具比較接近的前 5 名報表。

A工具的網頁上並沒有明顯的特別寫說統計方式為何、包含哪些搜尋引擎之類的,就先當成是我不會用好了。

號稱是國內外 SEO 顧問公司必備的 B 工具

B 工具號稱是國內外 SEO 顧問公司必備的工具之一,但 B 工具要看數據要先註冊會員和驗證網站,免費方案只能看自己的網站,無法查看別人的網站,不過沒差,只是測試而已。

驗證網站的方式有上傳檔案、或增加 DNS 紀錄等等,或是授權 Google Search Console 的資料……套路! 這又是套路!
我當然是直接跳過沒有給,有了資料之後,系統透過 API 直接拿資料來顯示,當然就有「系統很準」的幻覺。
而且我貢獻自己網站的數據資料給平台,然後別的使用者付費給平台可以看到我貢獻的資料? 我也要付費給平台才能看到別人貢獻的資料? 不知道有沒有進貢分潤之類的,不然網頁設計公司手上一堆網站通通把數據授權進去,平台上的網站資料越來越準,進貢的人還可以拿到報酬,豈不是雙贏?

免費版功能有限,例如自然排序關鍵字不能選日期區間,只能看到今天的,
而 ... 繼續閱讀⇢

網站不再是做好放上去,搜尋引擎隨便就找得到,店家還可以輕易的從訪客身上得到收益,用網路做生意近年來成為一片紅海,讓許多網站經營者開始想從數據得知「這個策略是否正確」,而不再是瞎子摸象。

大家開始重視網站上的數據與使用者行為,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消費者得到更棒的產品,與更好的上網體驗嗎?

才怪。各種網路行銷工具、分析工具、成效評估工具的推廣文章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本來一些給工程師用,或需要具備行銷與資訊知識才能用的東西,也成為民間行銷課程的基本工具。就因為工具的相關知識不足,常常發生許多災難性的狀況:

例如看數據做決定,經常會有一些光怪陸離的情況,例如:
– 看膚淺的數字做出不正確的決策。例如光看轉換率,發現小米品牌裝置的使用者送出訂單轉換率超高,Apple 很低,所以以後辦活動都不用鳥果粉了? 但實際察看 GA 的事件次數、電子商務的產品收益金額,發現是 Apple 的使用者太多,沖淡了轉換率,實際上從小米品牌裝置使用者來的產品收益超少。
– 數字產生的方式不正確,連帶地造成決策產生更大的誤差。例如看 GA 地理區域報表,發現某地區的人特別多,停留的特別久,因為沒有把公司內部流量排除掉,那些都是自己人啊。
– 誤解數字的意義與來源,做出不正確的決策。例如看訪客媒介大部分都是 none,搜尋引擎自然排序跟社群網站的來源訪客超少,覺得產品在社群這塊不夠力,要再買 FB 廣告,或是找小編整天在 FB 發一些廢文? 但是從 Line 點進來的使用者,沒有來源網址,也會被歸類在媒介: none 裡面。
– 只看數字,不看成效,不解決問題。例如只想要流量越多越好,卻不在意轉換率或是步驟漏水率。或是只看到「喔,我的網站用手機來看的人比較多」,卻沒關注各裝置的轉換率或操作行為流程,導致花時間在改善一些本來沒問題的地方。
– 花時間在衝數字、花大半的時間在學習如何操作工具,而不是把時間花在提升產品或服務。如果你正在看這篇文章,小心你已經踏入工具人的思考領域了。

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別忘了這些工具只是手段,目的是為了讓業務成長,或是達成想要的目標。

以上都是題外話,如果想埋設一些數據追蹤工具,不管是網路行銷公司的代操人員、業主上網看文章自己來做,在第一步就會開始遇到一些問題,例如:
「評估行銷成效是網路行銷公司的事,不包含在網站設計或程式功能。所以網站設計公司不配合在頁面放置我想要的追蹤程式碼。」
「技術人員不開放 FTP 給我們使用,因為直接看到程式,會造成安全問題。」
「網站的程式檔案是用 SSH 連線 Push 上去的,我連上傳跟下載都不會,那要怎麼在程式裏面放追蹤碼呢?」
「每埋一次行銷或使用者行為的追蹤代碼,就要簽署許多文件,才能請網管人員放程式碼在網頁上,有時候要調整一些小地方,又勞師動眾,甚至產生額外的費用。」
「程式做好之後放在對方的主機上,但是對方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常常要進去他們的主機裡面改東西?」
「這個網頁程式架構是一個版面就是一隻 php 檔案,而且還有三種語系,總共有幾百個檔案,只能一頁一頁去埋、一頁一頁去改嗎?」

Google 代碼管理工具(Google Tag Manager, GTM) 就是因應這樣的需求而生的解決方案,以網站來說,只要在頁面上放置一次 GTM 的程式碼,以後如果要再加一些其他工具的 javascript 程式碼,只要在 GTM 裡面操作,即可達成許多一般的需求,不需要每次去伺服器抓網頁程式檔案下來改,或是找工程人員幫忙上傳檔案。要完成一件事,不需要再看別人的臉色。

GTM 在 2015 年大改版過一次,簡化了許多設定流程,終於有一些服務小型企業的網路行銷公司也漸漸開始使用了。從「幫忙把這段廣告追蹤或是再行銷碼放在網頁上」,變成「請將這段 GTM 代碼放在網站上。」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呢? 因為發現世人對這種工具概念不明,提出錯誤的需求,就像去鬍鬚張買貓飼料,事情有可能順利進行嗎?

一、Google Tag Manager 的主要功能
1.選擇放置的代碼類型
內建一些 Google Analytics 事件追蹤, Google Adwords 再行銷、轉換追蹤,以及一些常見線上工具的程式碼格式,只要把必要的 ID 填上就可使用,不需要每個平台各放一大串 code。當然都要先在各平台申請帳號,在這裡才有東西可以填。


如果需要另外寫 js 或 css,可以選擇自訂 HTML 代碼的選項

2.代碼的內容
代碼是剛剛選的一些線上服務的參數,也可以放自己的 html, js, css。如果一個觸發條件要執行許多代碼,代碼之間有依存性,可以調整代碼執行順序。也可以預約排程,設定代碼幾月幾號幾點幾分執行與停止。

3.設定代碼啟動時機,點擊某個網頁上的元素、瀏覽某個頁面:


例如只要在在新聞相關頁面增加額外的代碼

或是一些 GTM 的功能變數記錄到資料時:


GTM 提供的變數功能分類

這些博大精深的功能變數就是 GTM 的奧義,這些功能變數的用法幾乎前無古人,因為民間的文章通常都是 GTM 大改版之前的用法,另外還有一些英文專有名詞,網頁前後端的技術人員一看就知道是啥,但還是有一些很難理解的,翻成中文之後更難懂,例如 Component Type : Fragment ,中文叫「元件類型:片段」,是用來抓網址的 hashtag 值用的。

4.變更紀錄
許多使用者都對資訊工具的「今天用得好好的,隔天卻不能用了」的情況一籌莫展,因為通常沒有系統紀錄功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或是有誰動了什麼? 就算真的有紀錄,內容常常也不是給人類看的,最終只能通靈。

但是 GTM 沒有這種問題,每一次、誰做了那些變更,都可以查出來。除非當事人以帳號被盜之類的理由,不然這種如同時光機的功能如果能推廣到世界上每一個資訊系統,應該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5.偵錯與紀錄模式
偵錯與紀錄模式,可以查看剛剛的操作會觸發那些資料層的變更,也可以快速查看追蹤程式碼是否有被執行與傳送資料,不需要在一閃即逝的操作流程中挑戰手速,更不需要在分析系統裡面望穿秋水,癡癡地等待數據跑進來。

二、GTM 初階應用範例:
講完之後還是霧煞煞? 那來實戰一下,舉兩個幼兒級的 GTM 應用。

(範例1).在 GTM 中設定,讓特定 ID 的按鈕送出 GA 事件追蹤碼。
假設網頁最底下有一個 < button id=’btn_mailsubmit’>訂閱惱人的廣告信</ button> 按鈕,另外在文章中間,文案正高潮的地方也放了一個,哪一個的提交訂閱數比較多呢?

我們要讓有人按按鈕的時候,送出 GA 事件追蹤代碼讓 GA 記錄起來,以其中一顆的記錄法為例:

不需要程式碼一大段一大段的貼,只要先申請好,在此處填上必要的 id 或名稱即可
1.在 GTM 裡面建立一個 GA 事件追蹤類別的代碼。

如果按了按鈕還有「某欄位未填寫:」「是否確認訂閱?」之類的步驟,請改用其他的觸發條件。
2.觸發條件設定為 ClickID = btn_mailsubmit

查看是否接收到資料
3.點擊按鈕後,GA 成功接收到事件。我們就可以拿這個事件去建立目標,得出目標的轉換率。或是應用在其他的 GA 報表工具內。

(範例2).在 GTM 中設定,當完成轉換時,送出 Adwords 轉換追蹤碼。
比如說有人把 Yahoo, Google, Facebook …等各種「要花錢的」網路廣告服務,視為把網路上的人拉進來網站的救命稻草,但是在廣告投放之後,發現成效沒有夢想中那麼美好,就會去要廣告報表來看,報表上可以知道廣告的點擊數、曝光數、花費……但這些數字的意義不夠大,又不是有人點進來網頁,店家就瞬間做成生意了!

這時候就是轉換追蹤的重要性了:
– 對於購物網站或是訂購單網站而言,要送出訂單才算做成生意(完成轉換),
– 對申請或提供某服務的網站而言,要有人註冊、有人登記、有人下載,看了影片,這些才算是轉換,
– 經過完整的設定後,就能區分出訂單是否真的是廣告帶來的,還可以依訂單金額來統計那些族群最愛點廣告、消費力最強(轉換價值)。
– 除非店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無法在網頁上進行可記錄的行為與動作,例如是要打電話去訂的,那頂多只能將「在行動裝置上點擊電話連結」的行為作為轉換。

[Google Adwords 轉換追蹤類型

行銷人員不是投放了廣告之後就等著收錢,有時候還有後續的追蹤分析或成效評估(如果業主有出這麼多錢、買這麼多服務的話)。現代的廣告系統通常都有追蹤轉換次數的設定,如 Facebook 的叫轉換像素,Google Adwords ... 繼續閱讀⇢

在 Google Analytics 網頁分析做不到的事 一文中已經介紹了Google Analytics (Google分析,簡稱GA)的種種限制,以及報表可能產生誤差的情況。

本文則介紹 GA 網頁分析,可以幫我們解決哪些基本的網站製作方向,或銷售策略問題。

上面有一個 ppt,如果看不到 ppt 請點Google Analytics 網頁分析可以做的事 // Speaker Deck。

內容摘要:
何謂Google 網頁分析?
使用 Google 分析或其他觸發事件技術,讓資料顯示在對應的 GA 報表內。經由時間,與各種維度與指標的搭配,整合出需要的數據與報表。

Google Analytics 網頁分析可以做到的事:
##一、杜絕瞎子摸象##
在這些場合:
1.網站改版需求會議。
2.業主說:「 XX行銷」或「XX大師」說我們的網站哪裡設計得不好…。
3.業主覺得銷量不符預期時。

或許您有聽過以下這些話:

現代版瞎子摸象第一集:「我覺得…」

「沒人知道那個三條線的圖案是選單啦。都沒有人知道那個可以點。」
「使用者不知道可以往下捲,要加個箭頭,還要加個提示,最好還會自動往下捲。」
「網頁太長了,沒有人會捲到下面,我們應該把網頁分成很多頁。」
「輪播圖放幾十張也沒關係,我覺得客人都會一張一張仔細看。」
「我也是使用者,我不會用的,大家也不會用」

可使用以下 GA 功能,輔助進行使用者的行為記錄 :
  • 事件紀錄追蹤:使用 GA Event tracking,用 JS 記錄觸發事件,在GA報表內依維度或區隔查看結果。
  • 目標設定功能:設定某事件為目標,在GA報表內依維度或區隔查看轉換率與目標流程。
  • 實驗功能 (A/B testing):製作兩個不同的網頁,由 GA 自動平均分配瀏覽者,並在 GA 報表內取得調查結果。
    或是其他第三方使用者行為記錄工具。
    GA 報表範例: 可是有人點啊。還可以用訪客來源或年齡、性別作為維度,得知哪些人比較會點。
現代版瞎子摸象第二集:「我的觀察啦!」

「在頁面上放了影片之後,來電的變多了,所以以後要多放影片。」
「我的客人都是從 Yahoo 搜尋來的,所以台灣人都不用 Google 吧?」
「我買了FB廣告之後,訂單變多了,所以買FB廣告比較有效」
「之前網購的客戶大部分都是大學生,所以我們這次活動的目標族群以年輕人為主。」
「我們網站的消費者都是一見鍾情,所以我們要針對新客戶做優惠,老客戶已經很會買了,比較不用管他們」

先釐清問題:
  • 訂單或流量成長,與網站做了某些更新有關? 還是只是搭上新聞事件的順風車?
  • 客人看似都從 Yahoo 搜尋進來,有可能是網站在 Google 搜尋的排名很差,根本找不到網站,或是網站在 Google 的 SRP 顯示得不佳,沒有人願意點進來。
  • 善用 GA 的報表工具與事件追蹤,查看現有訪客的相關瀏覽行為與資訊,瞭解正確的功勞歸屬。
  • 使用 GA 的客戶開發相關報表工具,釐清網站根本沒有其他族群的訪客、還是現有內容無法打動其他族群的訪客 (跳出率高、停留時間短、結帳流程流失)?
可使用以下 GA 功能,輔助得知現有網站訪客的客群與行為 :
  • GA 報表日期比較功能
  • GA 目標對象相關報表:查看頁面瀏覽、使用者數量、跳出率、停留時間、新/舊/活躍訪客比例…等。
  • GA 客戶開發相關報表:查看訪客的推薦連結來源、媒介、搜尋引擎、裝置資訊…等。
  • GA 電子商務追蹤:記錄消費行為,從而得知最後完成購物行為的訪客來源,訪客媒介、裝置資訊等…
  • 網址產生器:將網址加入utm參數,讓QRcode掃描等特殊流量歸類為可見的媒介。
  • Google Search Console 與 Bing Webmaster Tools。使用站長工具查看自然排序的來源關鍵字、與關鍵字排名。有些網站架構是用到達頁面猜不了的!
  • GA 報表範例1: 報表顯示查會看某頁面的使用者都是 Google 關鍵字廣告來的喔。
  • GA 報表範例2: 報表顯示 Yahoo 廣告的達成率比較高喔。
現代版瞎子摸象第三集:「經營者 != 消費者」

「先用ATM轉帳付款就好了,反正超商付款或貨到付款沒人在用。」
網站改版:「我們的企業理念很重要,至於優惠專區最後再放就好。」
「現在沒人在用小螢幕,也沒人用 IE8 啦,我們的新版面要做得超寬,而且 IE8 的使用者禁止進入。」
「電腦版的問題比較大,先改電腦版了,行動版的以後再說。」
「我的網站上放了許多社群分享按鈕,怎麼沒有爆紅呢」

  • GA 網站內容/目標對象相關報表:
    運用維度與篩選器工具,交叉比對,對於各種瀏覽器、作業系統、螢幕解析度、裝置類型的使用者,網站真正重要的頁面,以及訪客真正愛看與不愛看的內容。
  • GA 事件追蹤+目標相關設定:追蹤某目標的行為流程與流失量。
  • GA 事件紀錄追蹤 + 社交相關報表。
  • 釐清問題 :
    • 網站的分享按鈕有人點嗎? 是否有分享出去?
    • 分享了之後,有沒有人從 FB 點進來?
    • 從 FB 點進來的訪客在網站裡做了什麼事?
  • GA 報表範例1: 不對啊! 電腦使用者比例頗低,而且跳出率不高呀! 電腦版不用改版。
  • GA 報表範例2: 不行啊! 近兩個月的報表,有一半的使用者還是都用IE,而且這一半的使用者裡面,超過八成使用 IE6-8。
二、評估成效
  • 網站做了好幾年,真的有人來看?
  • 在 FB 粉絲團 PO 了一篇文章導流到網站,幾點的時候進來網站的人最多?
  • 同時購買 FB 廣告,也有在 FB粉絲團 PO 貼文/照片/回文,何者造成的成交率比較高?
  • 同時投放 Yahoo / Google / FB 廣告,今天如果有 10 筆訂單,能否知道人從哪來的?
  • 從電子報、eDM,點進來的訪客究竟有多少? 網站的註冊信、歡迎信…等各種信裡面放了廣告,能否判斷流量是從哪封信來的?
  • 在產品包裝、車子、名片、網站、活動現場各放了一個 QR code ,真的有人去掃嗎?
  • 我在網站上放了影片與媒體報導,那在網站上看影片,或是從搜尋引擎找我的人有變多嗎?
  • 用FB註冊的人多,還是一般註冊,還是結帳時順便註冊的人多?
  • 網站上放的型錄/菜單下載,有人下載過嗎?
  • 這個月訂單量比較少,是因為網站比較少人看嗎?
  • 這個月買了廣告,那有買廣告跟沒買廣告,流量差了多少?
  • GA 報表範例1:
... 繼續閱讀⇢

Google Analytics (GA) 分析可以做的神蹟,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
但在瞬息萬變的商業市場,GA 的實用高嗎? GA 是完美的嗎?

你可能有聽過以下對話:
客戶/老闆/業務 : 「Google 分析可以看到我們網站的 XXX 數據嗎?」
網頁公司/行銷公司/工程師 :
「沒有喔,Google 分析沒有這功能」
「沒有喔,這要另外設定才看得到。」
「沒有喔,這個要另外寫追蹤碼才看得到。」
「我們沒有在分析這個。(白話翻譯:公司裡沒有人會做,或是有做也不跟你講。)」
「行銷公司不是收了你幾十萬嗎? 叫他們做。(把問題推給行銷公司)」
「這購物車程式很爛,很多地方沒有獨立網址,報表會不準。(把問題推給網頁公司)」
「因為使用者用了…所以 GA 裡面看不到。」
「怎麼會沒有呢? 一定是因為使用者…」
「統計工具一定會有誤差,通常是因為使用者…」

本文介紹網路文章不會講,推廣介紹 Google Analytics 的人通常也不會講的東西…就是 Google Analytics 做不到的事,或是誤解 GA 辦得到,但其實沒有的功能。本文僅針對網頁版的 Google 分析追蹤功能作探討,至於 App 版或 Flash 版的 GA 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


上面有一個資料,如果看不到資料請點此連結

內容摘要:
Google 分析是在分析什麼?
簡單來說,經由時間,與各種維度與指標的搭配,
調出想看的數據,或是評估花費成效,或是發掘未知的需求。
Google 分析的原理(analytics.js)

Google 網頁分析做不到的事:

一、要額外花功夫才能得到數據
1.必須另外寫 GA 事件追蹤,用資料收集 API,把資料傳給 GA,才能在 GA 檢視資料:
– 頁面滾動距離
– 輪播圖點擊切換
– 訂購單下載行為
– 外部出站連結
– Youtube 播放
– 消費金額電子商務追蹤
– 跨網域
– 社群分享按鈕點擊
– 族繁不及備載…

2.要在 GA 設定後才看得到:
– 站內搜尋分類與關鍵字追蹤
– 客層興趣報表(年齡、性別、職業別…)
– Google搜尋來源訪客使用的關鍵字
– 電子商務設定
– 目標設定
– 首頁網址設定

3.站內搜尋追蹤
4.轉換率追蹤: 先定義何謂轉換率?
如何用量測工具正確實做網站功能改版? « Blog.XDite.net
5.購物轉換率追蹤
6.會員註冊追蹤

二、看不到搜尋引擎的來源關鍵字 – 加密搜尋
1.加密搜尋 : 更改為HTTPS,而且不再傳遞 HTTP referer 中的關鍵字
Google – 2011 年10 月起 (link)
Yahoo – 2014 年 4 月跟進。
百度 – 2015 年 6 月開始實施。(link)

2.Google 加密搜尋的漏網之魚
3.硬是要看訪客來源關鍵字呢? 請使用 Google Search Console 與 Bing webmaster tool。
4.付費的搜尋來源關鍵字?

三、GA未提供以下功能
– 無法直接看到使用者 IP。
– 沒有訪客獨立個人資訊頁面或「誰來我家」功能。
– 沒有直接永久刪除報表內某筆錯誤資料或記錄的功能。只有透過區隔或一些篩選工具,「不顯示」某些資料。
– 沒有動作熱像圖。
– 沒有即時通知功能,只有通知前一兩天狀況的快訊功能。
– 沒有主機傳輸量統計。
– 不喜歡 GA 的圖表配色,想自訂顏色? 得先學會用 Excel,或是 GA 的 API。
– 競網分析比較。
– 預測未來、提出建議。
– 電子商務 API 功能的限制。
– 報表顯示在地化城市名稱。

有些功能也許未來會提供,有機會的話會再回來更新。

update:... 繼續閱讀⇢

你知道你的購物網站,可能在 Facebook App 裡面無法結帳嗎?

最近遇到一些案例
– 購物網站上線後,廠商說許多消費者回報「購物車無法刪除商品」
– 購物網站選擇取貨的超商分店後「無法跳回原本的結帳頁面」。
– 活動網站有一些需要使用FB登入或分享後,可以投票或登錄抽獎的功能,但 FB登入或分享後卻無法回到原來的活動網頁,或是擷取到的值有異常。

工程師用了幾十年 的 JavaScript confirm() 跟 window.open() 語法,到底會有什麼問題?

一開始以為是資訊界的「顧客整人」理論(註一)。但是深入了解後,終於重現發生問題的情況: 網站主要導流來源是 Facebook 粉絲專頁,只要使用者使用 iOS Facebook app 內的瀏覽器開啟網站,一些 JS 功能就會失效,但如果將連結使用一般的 Safari 瀏覽器開啟,則是一切正常。這種 APP 內的瀏覽器有個專有名詞,叫做 InAppBrowser(in-app browser),或是對 App 開發人員,叫做 “UIWebView”。

註一: 服務業有所謂「顧客至上」理論,不需要任何邏輯,花錢的就是大爺,客人就是神。資訊界則相傳有「顧客整人」理論,程式不會有問題,常常是使用者不會用,或是軟硬體太舊或太新,而發生相容性問題。

再找了一些瀏覽器功能支援度的線上測試工具,用這年頭最新的 iOS 9 實機測試,Safari 跟 InAppBrowser 的確會跑出不一樣的分數,證據確鑿! 明明在同一台裝置上,都可以看網頁,但這種 in-app browser 跟 Safari, Google Chrome 卻是不一樣的東西。

除了那些細部的測試,另外之後也初步條列出幾個常用,但是會在 InAppBrowser 發生問題的語法:

alert() :無法出現對話提醒視窗

所以「請填寫某欄位」之類的提示通通看不到,假如姓名欄位必填,有個使用者沒填姓名,但是他點送出的時候,網頁也無法提示「請填寫姓名」,使用者只會看到點了送出,怎麼網頁都沒反應?

confirm() :對話確認視窗無法出現

if(confirm) 的行為通通無法繼續操作。「是否確定刪除購物車內的商品?」之類的確認視窗通通看不到,也無法操作,這是使用者體驗的一大忌,因故完全無法操作,但使用者又無法得知發生了什麼事。

下載圖片(儲存影像)

在行動裝置的網頁上,對圖片長按螢幕時,正常會出現一個下載檔案的提示視窗,但是在許多 in-app browser,長按螢幕是沒有任何動作的。

window.open 或 window.opener:與電腦上完全不同的顯示行為。

會有兩種情況產生,一種是點擊後毫無動作,如果選超商分店之類的 emap 是用 window.open 來做,那使用者是無法選擇超商的。target=”_blank”倒是可以用的,沒問題。
另一種是後來開的網頁會覆蓋原本的頁面,而不會在新視窗開啟。如果沒有特別作紀錄,將導致使用者剛剛輸入的內容被清除掉,又得重新輸入。

window.close 或 self.close :失效。

承上,因為頁面已經被覆蓋掉了,所以一些指定視窗跳回的也失效了。程式可以接收到傳回的資料值,但使用者只會看到一個精美的空白畫面,無法關閉分頁。 有些 App 按返回,會直接跳回 App 的文章,而不是網頁的上一頁,不管是卡在空白畫面或是無法回上一頁,等於結帳流程或正常操作流程完全被中斷。

但是裡面有內建瀏覽器,而預設不會直接呼叫 Safari 開啟網頁的 App ,不只有 Facebook 呀!
又測試了一些比較常見的 App,檢測以上項目,只要有一項無法操作,就打叉。

  • Facebook (X)
  • Line (O)
  • Plurk (X)
  • Pinterest (O)
  • Pocket (X)
  • QQ (O)
  • Twitter (X)
  • Wechat (O)
  • Whatsapp (O)
  • 新浪微博 (O)

除了上述的社群軟體或閱讀軟體,其實還有掃描 QR code 的軟體要測,但是太多了,先忽略。以上是 iOS 中發生的問題,至於 Android 呢? Android 4.x 跟 Android 5.01 大致上沒發現這問題。

這份問題 App 清單不一定是準確的,因為症狀通常不會同時出現,還有可能某 App 今天沒事,但更新後就有問題了。或是本來有問題,但某天 App 更新後就正常了。還有明明 App 已經修復此問題,使用者卻從來都不知道要更新 App,繼續使用有問題的版本。

測試頁

點擊前往測試頁

製作了一個簡易的測試頁,可以把網站貼到 Facebook 或是 Line 上面,看看會發生怎樣的情況。

解決方案

現在是科學的時代,先把網站的 GA 報表叫出來看看影響層面究竟有多大? 是否真的有需要解決? 但數據表示用行動裝置的比用桌機的還多,iOS user 更是 Android user 的兩倍,所以目標客戶群主要還是拿 iOS 裝置的使用者,這問題是不能不找出解法了。


要是每個人都去發個負評,那就甭玩了

網站已經上線好幾週了,這種裝置不支援的問題算 bug 嗎? 網頁公司是否要無償去修正?
那 Flash 在手機上面不能看也算 bug 嗎?
XX 銀行的 WebATM 因為使用了 ActiveX 或 NPAPI,無法在所有網頁瀏覽器執行,算 bug 嗎?
廠商把責任推給網頁公司,網頁公司把責任推給 Mark Zuckerberg,Mark Zuckerberg 把責任推給 Steve Jobs,所以先準備買機票去美國抗議,使用者的問題最後還是沒解決,事情不是這樣幹的。

這時候要拿出將太的壽司的經典台詞之一:

服務業是一種沒有功勞,只有苦勞的行業

改程式、跟開設測試機都是要花錢的,先來考察別人都怎麼解決的:

1.網站公告法

用 Google 找了一下,這種「請消費者用預設瀏覽器開啟網站」的說明文還真不少,
隨便舉幾個來瞧瞧: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案例四 ... 繼續閱讀⇢

Google Analytics 已經是這年頭網頁分析的基本工具之一,
江湖人稱平生不見 GA,就稱網路行銷大師也枉然。
本文將介紹一些 Google 瀏覽器的擴充套件,幫助一般人更方便的使用 Google 分析。

1.Tag Assistant (by Google)
有時候舊程式移植時沒清乾淨,在某支 view 程式檔、或是某支 js 中藏有別的網站的 ga code,或是一個頁面需要嵌入好幾組不同的 ga 功能代碼。除了看 ga 報表,有沒有其他方法檢測頁面內這堆 ga 代碼是否正常嵌入、是否運作正常,或是頁面有沒有嵌到別的 ga ID 呢?

有的,例如可以用 Tag Assistant,安裝完畢之後,瀏覽器右上角會多一顆按鈕,可對網頁進行檢測。


Tag Assistant 實際操作畫面
比如說有網頁嵌了兩組一樣的代碼,它會提示可能造成重複接收資料來源,一目瞭然。
每一個項目也都可以再點進去,查看細節。這是使用 GA 與 GTM 時必備的重要工具。

載點 : Tag Assistant (by Google) – Chrome 線上應用程式商店

2.Google Analytics Debugger (by Google)

Google Analytics Debugger 實際操作畫面

如上圖,我們可以在 console 裡面看到 event tracking 的 ga 代碼是否有被觸發與送出,
還有你的個人資訊與裝置資訊在 ga 眼中的樣子。
功能跟 Tag Assistant 大同小異,但是 Google Analytics Debugger 的訊息是顯示在瀏覽器的主控台裡面。

載點 : Google Analytics Debugger

3.Page Analytics (by Google)
Google Analytics 系統相當強大,市面上類似的競爭工具則通常主打「簡易使用」,通常是將某個本來在 GA 裡得自己篩選才能查到的資訊,再拿出來小題大作,宣傳成了不起的功能,或是多一些 GA 沒有的功能,如使用者操作歷程錄影之類的功能。

那除了像絕地大師一樣在 Google Analytics 系統裡使用各種維度、區隔、篩選器撈出想看的數據,或是把常用項目建在資訊主頁或捷徑,以免下次要用的時候找不到想看的資料要從哪進去。那還有沒有其他「比較像是給人看的」的 GA 資料視覺化工具?

可以試試 Page Analytics 這個瀏覽器套件,只要你的 Google 帳號有某網站 ga 的檢視權限,那麼只要登入 Google 帳號、啟用套件,用 Google 瀏覽器進入網站時,就會多顯示一些額外資訊。


比如說會多出一條工具列,讓人檢視當下頁面的各種統計資料


在超連結或按鈕旁邊,則會顯示點擊率之類的資訊,比如說我們可以看到哪一個 Footer sitemap 項目最多人點

載點 : Page Analytics

結論:
工具到齊了,接下來有兩件事要煩惱。
第一件是有些電腦對 Google Chrome 水土不服,所以這些套件就武功全廢了。
第二件則是有些人只會看中文,變英文就看不懂了,Come On! 找出小時候看不懂日文也能玩神奇寶貝的熱情吧。

另外分享三個 Google 分析冷知識,一般人通常碰不太到。

  • Google 分析功能這麼強,都不用錢? 其實平常大家免費使用的叫做 Google 分析標準版,另外也有要收費的 Google Analytics Premium,收費是每年 15 萬美金。

  • Google 分析標準版的資料流不是無限的,只要每個月 1000 超過萬次點擊 / 或單日超過 20 萬個使用者 / 或每個工作階段超過 500 次點擊,超過的就不會再紀錄,可能造成紀錄或報表統計結果不正確。(Google Analytics Collection Limits and Quotas)

  • Google 分析標準版的官方資料號稱只能調閱至少近 25 個月的資料,但實測後還滿長的。但有些統計資訊或維度真的叫不出來,有可能是那時候還沒有那個功能。

    這篇文章是 2015 年寫的,但是還調得到另一個部落格 2005 年的紀錄。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