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將於 2026 年停用按讚/留言套件...我們的網站又中了幾個?
這是一個 2013 年的 Facebook Social Plugins 頁面擷圖,距離十幾年後的 2025/11/11,圖片中僅剩不多還活著的功能,又再被官方幹掉了2個...

還有些比較後期出的內容,沒在那張圖上,那也被 Meta 賜死了,例如收藏按鈕的套件(Save Button) 在 2022 年停用,Chat 相關套件在 2024 年停用。
官方公告連結是 Platform Evolution: Facebook Social Plugins to Be Discontinued February 2026,內容大致說為了專注於那些能為開發者和企業帶來最大價值的工具和功能,將於 2026 年 2 月 10 日停止提供兩款 Facebook 社群外掛程式——Facebook Like button 和 Facebook Comment Plugins。
不要誤會,Facebook 自家 app 上面的按讚留言功能還在!是要把給外部網站用的套件給停用了。
這消息就跟在外面吃飯,聽到餐廳放周杰倫、五月天的老歌一樣,有種懷念又唏噓的感覺。
做網頁設計/架站很多年的老人一定都認識這兩個東西,以下又開始講古。
臉書按讚之亂
Facebook Social Plugin 的本意是在收集使用者資料......還有推廣 Facebook,網站開發者可以使用這些 API,在網站中整合相關功能。
這些玩意在網路世界曾激起不少亂象,例如在 2011 年左右,逛網路論壇(一般網頁,不是 FB APP 裡的內容),常常文章看到一半就說要登入臉書按讚此貼文,才能觀看隱藏內容?
按讚之後,臉書朋友會看到你的臉書的動態: XXX 按了(此處馬賽克)的網站貼文讚。
後來實在太多論壇或網站用這招了,網路上開始出現一些破解器,一些科技部落客會教人繞過按讚牆,直接看到後面的內容,例如:
還有一些 fever38 之類的抽獎活動網站,廠商可以在上面刊登活動,瀏覽者要按讚粉專+分享活動貼文+留言,然後才能參加抽獎。
直到後來臉書官方和瀏覽器的各種調整,前端程式根本無法 100% 正確檢查使用者是不是真的有按讚或分享,而且有更新的行銷奧步,這些退流行的行銷奧步才逐漸退出大眾視野。
為了彌補空虛的網站版面
對於網頁設計和行銷行業來說,有時候碰到客人說網頁上空空的,那網頁設計的工作人員,就會在頁面上塞一堆按讚、分享按鈕。
然後開始畫唬爛:當訪客看到某篇文章有上千個讚,會產生從眾心理增加點擊意願。更重要的是,這些功能完全免費,小型網站也能輕鬆整合社群功能。對於電商網站來說,顧客的按讚和分享等於免費的口碑行銷,比起投放廣告的轉換率還要高...(下略1萬字)
還有像 AddThis 這種網路新創,只要一組程式碼,就可以把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Tumblr, Digg...等各大網站的分享按鈕放到網頁上,看起來花花綠綠的,這樣就叫內容豐富的網頁? 覺得這工作真是悲哀...不過現在更悲哀,用 AI 隨便都可以生成幾萬字,免費仔上網,有可能根本看不到真人寫的文章。
當這些服務結束服務之後,網站維護人員還要去把程式碼移除掉,再找其他的類似服務來用。
臉書留言套件
這次要關閉的 Comment Plugin 長這樣,一些人可能在蘋果新聞網的網頁底下看過......講這個是不是又暴露年齡了?

這玩意在 SEO 上的戰略價值,跟評論型的結構化資料完全扯不上邊,但是它省下了做一套評論系統的麻煩——工程師不需要幫客人開發一套留言管理後台、
不需要建立會員註冊登入機制、
不需要自己設計垃圾留言過濾/封鎖機制、
不需要維護資料庫、
不需要做留言通知機制,
甚至連「忘記密碼」這種功能都不用寫。
對於時間和預算有限的專案情況來說,Facebook Comment Plugins 就像是一個免費的全套網站評論解決方案——掛上去就能用,還自帶社群傳播效果,在網站留言後,曾經還會自動把留言內容同步到使用者的 Facebook 動態上。
網路時代的改變
當初推出這些社交插件,是為了把收集使用者資料......讓 Facebook 的觸角伸到全網路,讓每個網站都成為 Facebook 生態系的一部分。由於網路世界的各種變化,這些 Social Plugin 卻成了歷史遺毒,逐步被 Meta 送進垃圾桶。
瀏覽器禁用第三方 cookies
例如前幾年瀏覽器主動禁用第三方 cookies 的時代,這些套件就已經變得半死不活,無法正確顯示臉書使用者的登入狀態,根本無法使用。

上圖的東西在 2024 年 5 月停用
本文的主角之一也變得難以使用,網頁上的留言框永遠是未登入 FB 的狀態。

Core Web Vitals 網頁跑分與其他前端問題
在大家以為 Google 會用 PageSpeed Insight 分數當成 SEO 排名唯一標準的時代,這些實際上沒什麼人真的會去用的 Facebook Social Plugin,還會大幅拖慢網頁的分數,讓不少網頁工程師要想辦法處理這些外掛,提升跑分。
這些套件在視覺樣式上不好客製,按鈕樣式、文字輸入框、字體很難融入一般網站的風格,要是再跟其他社群網站的原生套件擺在一起,版面變得更可怕。
在現代各大前端框架也需要額外處理,不是把 Meta 給的 JS & HTML 複製貼上就好,也是讓人沒事找事做的東西。
隱私問題
至於有人說 GDPR 或 CCPA 的法規和隱私問題,套件會讓 Meta 收集資料什麼的,但我想一般網站如果平常都有在投放 Meta 廣告,有埋 Meta Pixel 或串接 CAPI,老早就在收集資料了。應該大部分都能沿用既有的隱私條款內容和處理機制,不會說為了在網頁上多放幾個套件,就多增加一堆法律風險才是。
反正在台灣的網站也多半沒在考慮這回事。
套件停用後是否影響網站
這次按讚按鈕停用,官方說會用 0x0 px 的圖片去代替那些元素,盡量避免影響網站,聽起來不會在網頁上產生一堆 404 錯誤或 js 錯誤吧? 等著看到時候實際的效果。

依照先前的慣例,功能停用後,再過幾年,這頁文件就會被刪掉了。
下次 Meta 會關掉誰? 現在 Facebook Social Plugins 清單上還活著的只剩:
- 分享按鈕(Share Button)
- 內嵌貼文(Embedded Posts/Embedded Video & Live Video Player)
- 粉絲專頁外掛程式(Page Plugin)
我想已經沒什麼可以砍了。
今天這事情就像有一間大餐廳,把海鮮大分類底下的兩道菜停售,大餐廳還願意發公告,我們這些使用者還不快謝主隆恩? Social Plugins 也只是 Meta 開發平台上幾十個大類裡面的其中一小項而已。
開發者生存指南
Meta 的產品 Facebook, Instagram, Threads, WhatsApp 有很多人用,雖然不滿,大家還是只能乖乖在它底下要飯乞討。
講起 Meta,我是一點好印象都沒有,老讀者(有嗎?)都知道我是臉書黑粉。什麼廣告平台灌水觸及受眾人數的消息,肯定是第一時間轉貼分享。之前寫的臉書廣告帳號被盜,然後跟臉書申訴了幾個月終於把錢要回來的文章,還時不時會來一波流量。
講到串接 Facebook 的 API,也可以看到這些矽谷大公司病,例如:
- 看到某支 API 可以做出某某功能,申請 FB 應用程式,寫程式,但無法成功呼叫。
- 發現文件部分內容已經過期了,拿到的 token 根本不能用,要依照某個文件上完全沒有的新介面自己摸索,幸虧 Meta 有提供 token debug 工具,有時候要自己想辦法試到一組可以用的,謝主隆恩。維護文件沒有什麼 KPI 嘛,這個大家都懂。
- 出現另一個錯誤,Application does not have the capability to make this API call. 什麼玩意?
- 把文件翻爛,在另一個地方寫說需要申請 XXX 的 scope 才能使用(那怎麼不把這支 api 所有會用到的 scope 清單都寫在一起?)
- 到另一個地方去,發現開通這個 scope 要提交申請說明、概念影片。
- 把 scope 申請資料準備完,發現還要通過商家驗證,個人戶根本沒資料可以用。
- 商家驗證要準備 $^%^#^`,然後提供了還是申請不過。
- 好不容易申請過,要把應用程式養好,被 AI 偵測到違規使用,馬上車給你砸了,把應用程式停用,使用者和業主說網站功能怎麼又壞了?
- 還不能錯過三不五時的複審,沒依照指定動作去填寫表單、補上 Meta 長官要看到的審查資料、Meta 的審查員用瀏覽器自動翻譯上你的網站,他不會操作,馬上車給你砸了,把應用程式停用,使用者和業主說網站功能怎麼又壞了?
- 操作這些 Meta 的網頁平台,總是會時不時碰到錯誤,要嘗試好幾次,一般網頁系統做成這樣還不被叮到飛天? 但這是 Meta,不爽不要用。
雖然本文公告提及被停用的套件比較簡單,沒有這麼麻煩的使用前中後九九八十一難。
但總之,Meta 可以隨時說某功能不玩了,但大家的業務不能,把生意命脈交給大廠平台,平常要多積陰德。
大平台怎麼整開發者
Meta 在本次公告說。為了讓開發者和企業帶來最大價值,所以把服務關閉。其實我好像聽不太出兩者有什麼關聯,也許當初就是沒早點把這些功能關掉,不然當初 Meta 集中開發量能,我們今天都在 Meta 的元宇宙裡面生活了吧?
在如今這 AI 時代,其中一種應用就是大家都想到拿對話去給大語言模型利用,Meta 有可能會怎麼搞呢?

我們先看隔壁的近期案例,Slack 在半年前(2025/5)更新了 API 服務條款,封鎖第三方軟體存取 Slack 訊息紀錄的能力,這讓一些新創公司(例如 Glean)無法像過去那樣使用 Slack 的資料建立搜尋和分析工具,影響了依賴 Slack 數據的 AI 和企業應用新創,被強迫改變營運方向。
馬斯克買下推特,改名 X 之後,2023 年也大幅變動推特 API 方案,成本來到每個月幾百~幾萬美元起跳,就算自用,免費版的額度也少得可憐,一堆第三方推特社群工具直接宣布停止服務。
然後像 Make.com 這種雲端工作流平台則是直接把推特相關的功能通通停用。X (formerly Twitter) app integration discontinued - Make.com
在去年(2024),Meta 在 Graph API 版本 19 的發布公告中,突然宣布停用一堆 Facebook 社團的 API,習慣使用外部工具自動化操作管理社團的人,感到非常困擾,一些依靠 Facebook Group API 的小型軟體公司也造成損失。Meta cuts off third-party access to Facebook Groups, leaving developers and customers in disarray - TechCrunch
大平台永遠的套路
從 Facebook Social Plugins 到這些被大公司 API 政策調整坑慘的小公司,劇情都一樣:大平台先用開放生態吸引開發者進來玩耍,讓大平台的長官實現短期戰略目標,成為有功的猴子。
等生態系夠大了,就收割的收割,該砍的就砍。當年那些辛辛苦苦把套件整合進網站,做出各種創意應用的開發者,要怎麼跟使用者交待?
下次再看到哪個大廠推出什麼「革命性的開放 API」、「免費套件」、「與開發者共創生態系」時,這可能又是一個十年後要進墓園的東西?誰願意賭多少時間和成本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