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看 這個男人太狠了 中國電影解說語音素材和背景音樂BGM

在 FB、Tiktok、YouTube shorts 都會不經意看到一些流水帳式解說電影、動畫、漫畫、小說、影集的頻道,台灣人比較有聽過的應該是本身開社群行銷公司的谷阿莫,他以前主要弄電影解說,現在多了一些其他的企劃主題。其餘會亂改主角名字的多半都是一些對岸來的影片。

不知何時起「注意看 這個男人太狠了」「有個男人叫小帥…」的梗開始越來越流行,一些機車頻道、搞笑影片也開始模仿那種風格,從 網路超常見的盜片劇情解說片 獨特的社群梗你聽過嗎? | 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 的聲量趨勢圖表來看,顯示是 2022/9 月底開始發酵。

不禁找了一下影片所需要的素材,給想做這種二創影片的學生或是其他人參考。

尋找 TTS 文字轉語音來源

谷阿莫是真人錄的,但對岸來的電影解說影片通常聲線都很一致,聽起來是一個男生的華語語音,並且開頭跟後面的聲音都是一樣的,不太可能是固定的語音包,推測應該是用 TTS (Text-To-Speech, 文字轉語音)軟體唸稿的,就像台灣的 YouTube 頻道卡提諾狂新聞一樣。

因為不像台灣腔,所以直接從對岸的開始找,最有名的剪映(capcut)的文字朗讀有很多可以選,甚至還有文字轉成唱歌的,但很可惜裡面找不到一模一樣的語音。把布谷鸟配音、迅捷视频裡的免費語音包聽了也都不像,還有牛片配音、知意配音之類要先註冊才能用的先跳過,一下就陷入困境,跟樸實無華而枯燥的朱一旦一樣,語音不對就沒那味了!


常刷 tiktok 看影片的,對於蠟筆小新、東北老鐵、萌娃那幾個語音一定很熟悉。

最後終於在九锤配音找到一模一樣的

軟體好像沒有電腦版,只能在手機或平板上面用,有 九锤配音 iOS 版本九锤配音 Android 版本
然後要找「雲飛羽流利」配音的版本,就是那個熟悉的男聲。


(清單非常的長,只截圖一部份)

收費模式如下圖,免費的也可以使用所有配音員,只是部分功能會受限

不用去蝦皮找代儲,直接 APP 內購就可以,如上圖 30 天的那個,iOS 付費時會顯示台幣 $230,永久的是台幣 $790 而已。(我沒買)

至於這種配音的版權是算誰的? 就請自行參閱 【九锤配音用户协议与隐私政策】【九锤配音会员服务协议】 囉。

尋找背景音樂BGM

通常是沒有人聲,然後聽起來節奏較快、有點刺激緊張的音樂,一首鋼琴的最常聽到,一查發現已經有人整理了。

其中符合條件的差不多就以下這幾首,需要比較抒情或其他調性的可以參考 中國電影解說常用的背景音樂整理 | 老貓測3C

Bad Style Time Back

前半段是用鋼琴當主旋律,30秒左右會開始聽到那段熟悉的節奏,後半段加入提琴和鼓聲的音樂
這首歌不是什麼新歌,甚至 7 年前就有各種演奏版本,但演奏影片的近期留言都是一堆大壯、小美的模仿台詞,人們常說抖音又毀了一首歌,大概就是這感覺….

Limitless (Despair)

30秒以後的節奏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節奏感較強烈的電子音樂

如果是用 tiktok 剪片的,可以在 app 裡面直接找曲名「快手抖音熱門必備 歌者凌風&嗓音男王」也會找到同一首哥。(長度跟混音可能略有差異)

她的微笑 (original Mix) · 陽山偉偉

沒有人聲,有點類似 Alan Walker Faded 旋律的電子樂器聲

Else – Paris

電子樂器風格,類似警報長響的電子樂器聲

文案範例

  • 注意看,這個男人太狠了,這個男人叫小帥
  • 然而,注意看,接下來的幾秒千萬別眨眼
  • 不出意外的話就要出意外了
  • 小美一臉懵逼,通過對話得知,這一切都是…
  • 走私團夥拿槍懟了懟男人的後背
  • 男人把歹徒按在牆上,一頓輸出後,光頭被徹底嚇傻
  • 小美很給力,在裡面一頓騷操作之下,成功取得…
  • 大壯一把將廚師推出十米遠
  • 特工金髮姐三下五除二,解決了幾個小卡樂咪
  • 這麼狹窄的地方武器不好使,小伙很快就領了盒飯
  • 大壯手持AK一頓掃射,直接幹掉黑幫大佬
  • 消失在夕陽中,深藏功與名,從此過上了 XXXX 的生活,全劇終
  • 影片到此結束,我是XX,關注我的頻道,日後收看更多有關…

對中國軟體有疑慮的,可以找其他有中文的 TTS 服務

九錘配音好用又便宜,但其實相當神秘。
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的上架者名字,都是一個叫胡梅雪的人名。
APP 上架時必填的隱私權政策頁面,所屬的網站域名是在安徽省做 ICP 備案的。

APP 內有客服資訊,客服方式是要加微信私聊,微信帳號是有認證過的(類似 FB/IG 的藍勾勾)。

除此之外幾乎找不到公司的其他資訊,在百度也找不到什麼媒體報導、補助、創業競賽得獎的資訊,這公司彷彿橫空出世一樣,憑空做出超強的 TTS 軟體。

上面提到的另一個「剪映」是抖音集團的子公司出的一個影片製作軟體、在 iOS、Android、macOS、Windows,甚至網頁版都有,一樣有分牆內版(剪映)跟國際版(capcut),跟一般 Adobe 系或是 Mac 上的剪輯軟體相比,內建非常多中文的綜藝字卡範本、國內外迷因影片(像是 Michael Rosen 的彈舌 nice~),非常的本土化(接地氣)。
但是剪映網頁版的主要功能閹割非常多,TTS 功能沒有中文語系的可以選,所以要下載安裝版的,才會那一堆中文語音選項可以選。海外版的 capcut 功能也閹割非常多,圖文成片(輸入文字,軟體自動配圖和產生影片+字幕+配音)也是只有牆內的剪映手機 app 版才有得用。

以剪映 Windows 版本為例,其他執行的軟體都關掉,只把剪映開起來放著,然後開抓包工具,會持續看到一些 pc-mon.snssdk.com 之類的神秘連線,既沒有雲端同步協同作業功能,也沒有要顯示廣告,不知道在傳輸什麼好東西?

另外推薦幾個用起來可能比較安心的 TTS 服務。

補充更新:後來看其他人的教學,才發現 Azure 那個如果語言選擇 Chinese (Mandarin, Simplified),然後選擇Yunxi (Neural) – 云希,會有一個基本版,跟這個男人太狠了、這個男人是小帥極度相似的聲音。這個雲希的選項在台灣繁體中文是沒有的。

感想與心得

在這些小小的免費影片中,又看到了關於資訊科技和媒體的發展。

大陸的電腦語音聽起來比較流暢自然?

文字轉語音不是新技術,大家的智慧型手機中的無障礙設定/輔助設定也都有內建相關功能,可能有碰過一種情況,有人不知道按到手機哪邊,變成每次點螢幕,手機就會大聲念出螢幕上點的的字,手忙腳亂想把語音關掉時,點擊螢幕找設定又讓手機唸個不停。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剛好同時按住調高和調低音量鍵超過 3 秒,或是按到通知欄裡面的按鈕,可以參考 開啟或關閉 TalkBack

維基百科上寫說貝爾實驗室在 1939 年製作出第一個電子語音合成器,算起來已經發展了好幾十年,但如今還是會常常在電話語音、或是 Google 小姐聽到那種生硬,像是一個一個字念出來,沒有輕重緩急和感情起伏的電子語音。
大家一直在研究自然流暢的語音合成服務,雖然有了不少突破,但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為了「自然流暢」付錢,而且還要做「台灣腔調」的「中文」語音? 條件收攏下來,聽起來市場就更小了。但部分技術在別的地方已經開始變成 AI語音合成詐騙 的犯罪用途了。

至於中國的 TTS 聽起來比較流暢自然,黑科技的程度甚至只要把文稿貼上,什麼 SSML (語音合成標記語言)跟一些囉哩八縮的參數都不用調,就能得到還行的語音檔,這究竟是因為它從手機和各種智慧 IOT 收集了數據來研發? 是因為中國地區的 TTS 市場比較大(可是他們的各地區口音差異這麼大 是要做幾種)? 是中國的配音人力比 996 工程師還貴? 還是低端人口寧願送外賣也不想去做配音? 這就不得而知了。

大陸短影片的字幕錯字很多?

看過那種臉書中國影片或 tiktok 簡體字影片的都知道,字幕真是亂七八糟,第一大特色是敏感字詞用英文字代替,例如自S(自殺)、ZZ(政治)、ZF(政府)、Q(錢)、JS(奸商)、F罪(犯罪)…這種奇怪的詞,第二大特色是錯別字有夠多。

我起初想抖音文字獄是因為那些 TTS 軟體會屏蔽這些敏感關鍵字。但這次試用後,發現根本並沒有此情況,所有的文字跟語音都還是可以正常轉換跟導出,不知道是對岸是從寫稿軟體就開始自我審查,還是跟抖音一樣,國內版本跟海外版本的功能不一樣?

至於字幕錯別字很多,尤其很多都是發生在同音字,那個應該只是自動語音識別字幕聽錯了,或是視上下文要用不同字(就跟一些人再在、的得不分一樣),又沒特別花時間人力去校對修正而已。也許有人會想,腳本寫稿都是純文字了,上字幕怎麼不直接用稿子複製貼上就好,要重新用語音識別生成字幕? 嗯…上過幾次字幕應該就不會問這種鳥問題了。

以下影片示範用本文中介紹的 TTS 工具唸一段維基百科上的內容跟退支咒前半段,然後用本文中提到的軟體自動語音識別和上字幕,自動字幕效果還不錯,只有錯兩個字

(預設是靜音,要把播放器的喇叭圖案打開)
(如果覺得中間斷句不太順的,因為免費版一次只能唸20個字,所以大致一次只能唸一句話,然後剪接剪在一起。如果能夠直接兩句話接在一起唸會更自然)

台灣人拍短影片拍輸對岸?

不少人對於臉書跟 YT 上常常跑出這些流水帳故事解說、科普影片、中國幹片…頗為不滿,使用者可能不想承認因為自己常點來看,所以系統才一直推薦。
也有人覺得這種解說影片對影視和文化產業是一種傷害,劇情被亂講,也完全收不到任何版權費用,有些人看了這種影片後也不想去看電影了,之前就有片商告谷阿莫。
那同樣都是華語的創作影片,為什麼隨便滑都是這種對岸來的影片,是因為對岸創作者比較多? 對岸的 MCN 公司比較有創意? 再配上這種使用電腦語音、無視版權的使用各種素材的製作流程,所以才讓那些影片充斥各大社群網站嗎?
那來講一些一般使用者可能不知道或沒注意的點。

1.TikTok 不等於抖音
由於對岸的各種政策,台灣跟外國人正常情況沒辦法完成實名制&中國手機號碼認證註冊抖音帳號,只能用 Tiktok(又叫抖音國際版),國際版跟牆內版(俗稱陸抖)是隔離的兩個世界。
現階段台灣地區 TikTok 能用的功能也比其他海外地區的 TikTok 還少,包含直客申請廣告投放、購物車、粉絲群等功能都沒得用。


(這是陸抖介面,每次聽到的「點左下角連結領取福利」,就是長這樣子,點了之會有一些資訊)

所以影片結尾或是浮水印看到作者是抖音某某帳號,打開 Tiktok 搜尋基本上是找不到的,抖音創作者如果沒有特別經營海外版,只能仰賴其他人把影片從牆內搬運出來(可以看影片掛抖音還是 tiktok 的 logo),像是方羽/朱可人、靜靜香、梁辰和美瑾(隔壁女鄰居)之類這種第一人稱視角搞笑短劇只能看人家搬運的,看不到最即時更新的,反而小紅書、bilibili 沒有牆內牆外版之外。不過好像也搬運得太多了,至於是不是當局有策略的文化統戰什麼的,沒證據也不好說。

2.現代人時間破碎化沒空看長影片,為什麼有些 YouTube 影片廢話這麼多?
先條列幾個常看到的現象:
– YouTuber 拍影片,影中人問其他人說這樣影片有幾分鐘,能不能開營利?
– 有些 Youtuber 的 FB 粉絲專頁,只上傳 YouTube 影片的其中一小段試看版,要看完整正片要回 YouTube
– 影片跟直播都放在其他平台,就是不放在 Facebook 跟 IG
– 影片有內容的部分大概兩三句話就能講完,但是前後要塞入各種內容,讓片長超過 8 分鐘

上圖是逼死眾 YouTuber 一個畫面,頻道想要透過收影片廣告費營利,要先滿足圖片上的條件(YouTube Shorts 不算在觀看時數),以前的條件門檻還更高。好不容易達到可以開營利的門檻之後,也不是每一支、每一種影片都能開,還有可能被系統判定黃標之類的痛失流量與收益。

起初由於 YouTube 的一些規則,例如片長要 8 分鐘以上(更早以前是10分鐘)、訂閱人數要幾人,才能開營利賺廣告費,或是開通一些進階的頻道功能,還有一些對於使用者觀看時長和推薦系統相關的各種機制(一般常聽到的說法多半來自官方的這篇 On YouTube’s recommendation system),簡單來說做長影片&放在 YouTube 平台,對創作者可能較有利,造成的就是上述那些現象…創作者為了得到平台的廣告費、為了得到推薦系統系統演算法的青睞,卻也容易讓觀看者覺得有些 YouTube 影片好像在拖時間的感覺。

不過現在 YouTube Short 影片也可以開營利,可參考官方說明,至於可以開營利跟賺不賺錢又是兩回事。
透過 YouTube Shorts 賺取收益
Made on YouTube: supporting the next wave of creative entrepreneurs

不想在 YouTube 跟 FB/IG 看到那些抖音影片? 好啊,那有什麼好的華語影片,可以把那些抖音影片擠下來嗎? 想一想好像也不多。
專業創作者把影片放在 FB 上如果沒有什麼好處,誰會想去上傳?
YouTube Shorts 做了之後如果不賺錢也沒人看,那誰會想去拍? (ps.現階段的官方規範,Shorts 裡面的影片不算在有效的公開影片觀看時數 裡面,所以想達到 YouTube 合作夥伴計畫的門檻不能通通只拍短影片)
種種因素下,觀眾就可能還是繼續在 YouTube Short 看到一堆抖音或 B 站搬運來的影片。

3.因為平台不歡迎短影片所以不拍?
抖音上講北京普通話或是有簡體中文字幕的中國影片,台灣人觀看起來幾乎沒有隔閡,而且其他平台的創作者本來也沒有在拍這種格式的影片,把這些影片搬運到各大平台賺流量,簡直是毫無對手。

之前國外有個平台叫 VINE,策略也是短影片,使用者以歐美語系國家比較多,在台灣反而較常看到有人把裡面的熱門影片組合打包翻譯,重新放在 YouTube 上,可惜平台後來收掉了。後來其他平台也姍姍來遲,Facebook 在 2022 年推出連續短片功能,YouTube 於 2021/7 在全球發布了 YouTube Shorts 功能,LINE 在 2021 年底推出 LINE VOOM,都是類似 tiktok 這種直立式影片規格、滿版顯示,螢幕上下滑的操作方式,雖然在此之前就已經有不少抖音&tiktok搬運影片或是大合輯充斥在平台上了,現在其他平台的直立短影片功能開放出來,又幫那些抖音影片找到更適合曝光的位置。但這下可不能再找理由說是因為平台不歡迎短影片,所以創作者不喜歡拍了。

台灣也有個叫 HiBAR 的短影片 APP,瀏覽介面跟 Tiktok 以前的版本非常像,是藝人陳昭榮投資的 (陳昭榮推出「嗨吧 HiBAR」APP打造直播短影音生態圈),除了做影片 APP 還有整合行銷。經營影音平台的系統成本和營運成本非常高,但他選擇的不是繼續依賴國外平台,而是自己創一個新的平台。這樣至少創作者可以少看一點國外平台的臉色,比較不用等那些國外的平台哪一天高興開放功能給台灣用,比較不用依國外平台的黃標或各種審查標準來做事。486 團購也推出自己的社群APP,但看起來是以圖文為主,不是拍影片用的,所謂的台灣原創內容生態圈,還是有賴大家營造…

接下來會看到台灣創作者在 FB/YT 進行短影片創作和應用,還是使用者&創作者雙雙流失一去不復返呢? 敬請期待。

近期熱門 Hot Posts

    Contact Me

    E-Mail

    Open Email Client

    LINE 私訊
    此為 LINE 官方帳號,僅用於連絡,不會群發訊息

    加 LINE 好友

    FB Messenger/Instagram 私訊

    FB Messenger IG 小盒子

    Telegram 私訊

    傳訊息到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