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 AI 造就網路上更多聯盟行銷帶貨垃圾內容
用 AI 做影片,介紹可以透過聯盟行銷分潤賺錢的商品
前陣子看到有位國外網賺大師,在推特發文分享:
「只用4個步驟」讓 ChatGPT 幫自己賺進幾 10 萬的美金!!
那個錢是誰給的? 又是 Amazon 亞馬遜電商的聯盟行銷推廣分潤噢。
ChatGPT has over 180 million active users
— William | IA (@ia_william) October 5, 2024
But hardly anyone knows how to make money with it
Here are my 4 simple steps to turn ChatGPT into a cash machine: pic.twitter.com/I7VjOknzxk
看不到連結的話點此 Here are my 4 simple steps to turn ChatGPT into a cash machine,貼文日期是 2024/10/5。
至於 ChatGPT 的部分在哪? 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文中他的操作手法大致是這樣:
1.找熱門商品。
不是商業人搞選品研究的那套,也不是用綠界大數據這種拿金流資料當行銷數據的平台,也不是找拿發票資料當行銷數據的平台,也不是委託大數據研究公司,也不是抖音短影片上 10 秒就能講完的商業密技。
只是問 LLM "Give me 10 best-selling electronic products on Amazon priced over $100"(給我 10 個 $100 以下的 Amazon 暢銷的電子產品)。
2.用文字型生成式 AI 工具寫腳本
例如從剛剛的商品中挑 5 個同類商品,每個商品寫多少字優缺點分析之類的。
從上一步跟這一步,都可以看出使用者有在用大腦想出具體的指令,還有用人工挑選 LLM 產出的資料,再處理。
3.用商品照製作影片
拿網路上找的商品照,使用一些 AI 生成影片的工具,生成那種幾乎只有 pan 跟 zoom 運鏡的影片,再配上剛剛的稿子。
4.把影片發在社群平台上
然後把聯盟行銷分潤連結放好放滿。
從文中貼出的聯盟行銷後臺截圖,操作了半年多,看起來賺了不少喔~
我從貼文中的線索,找到其中一個這樣操作的頻道:
訂閱數有 22.7 萬,不過已經好幾個月沒更新了。
這樣應該看具體知道都做什麼影片主題了吧? 每部片 5 個月都有上萬觀看,一些創作者看了可能哭暈在廁所。
雖然整個步驟聽起來就有不少問題,從第一步叫 LLM 選品開始:
- 仰賴的是 LLM 本身不知道多久前的訓練數據。
- 沒有人知道 LLM 是從哪些訓練資料中產出銷售數據、商品價錢之類的回答,可能根本在瞎掰。
- 問題不夠精確,沒有細分到季節、地區等條件。
- 如果用的 LLM 有網路搜尋,看系統是如何設計的,像有些搜尋引擎本來就常常找不到東西,還讓 LLM 用那個搜尋引擎的索引資料來回答...
以 OpenAI 為例,訓練資料大概都是截止到整整 1 年前,這些資訊都列在 Models 頁面上。
也許人家有藏招,或是細節沒說吧?
不重要,反正人家有得到成果,這也是他們帳號中的其中一個成果而已。
但看了那篇推文後,這下我總算知道最近上網找商品介紹時,常看到的垃圾影片是怎麼來的...
想找產品心得,找到一堆垃圾影片
想要上網買東西的現代人,難免會到 YouTube 和社群網站,搜尋與觀看開箱文或評論心得文。
除了常常會找到廠商自己製作的內容,或是廠商花錢請 KOL/KOC 製作的內容,還有一些聯盟行銷的分潤噵購內容等。就像想要架站的新手常常會找到有人推薦 Bluehost 或一些虛擬主機,背後都是...嘿嘿嘿。
今天特別提的令人煩躁的產品介紹影片,大多具有以下特徵:
- 影片標題打上 review 等各種大家會用到的關鍵字。
- 沒有人臉出鏡,也沒有用手拿著產品,就像在看某種簡報一樣,只是有聲音。
- 沒有自己拍攝的素材,就用官網的照片拼湊一下。
- 沒有自己的使用心得和實際體驗,幾乎就是讀稿念參數,有洗稿重寫(paraphrasing)已經算非常有誠意了。
- 商品描述爛或是各種可以放連結的地方,一定有諸如此類開頭的聯盟行銷分潤連結 👉 https://www.amazon.com/dp/***.. 或 https://shopee.ee/***...
- 點內容發布者頭像進去,通常整個帳號/頻道都是這種內容,還夾雜一些搬運來騙流量的病毒式內容。到別人家截流回覆,也都是廣告貼文。
像 YouTube 這種貼文描述跟留言都可以放連結,而且連結可以輕鬆點擊前往的,更是聯盟行銷垃圾影片重災區。
反倒像 Instagram 這種連結不能直接點擊的,還會引導人去看限動,或點個人檔案連結、私訊之類的,
有些人可能覺得這沒什麼不好,有些產品官網就是設計得很討厭,還不如看那些第三人製作的影片。
電商的世界實在是太可怕了,只是想了解商品介紹,到了官網還要過五關斬六將:
- 點進去還沒滑兩下就跳出什麼領 30 塊折扣碼的活動訊息,再滑兩下又有個什麼機器人聊天視窗滑出來。持續有東西跑出來甚至把內容擋住。
- 把商品加到購物車看看價錢,隔幾天就收到一堆未結帳通知。
- 想要取得一些資訊,動不動就要加 LINE 好友,加好友還有一堆授權步驟。
- 商品介紹是所有平台通用的一長條商品圖,有時候文字小不拉機的
- 商品頁面特效太多,為了特效而特效
- 還會因為不小心看了一頁,之後所有外網廣告版位都變成那個產品的廣告,或是類似產品的廣告。
本來預期想看到的產品心得
過度商業化的現代官網和行銷佈局,常常令使用者反感,這可以理解。
不過有時候處在更深層的購買決策階段,想看到的是真實的東西。
以消費級電腦主機板為例:
- 希望看到評測,用料很丐的主板會不會裝哪顆中階 CPU 就會掉壓降頻?
- 盒裝附的東西長怎樣? 是又短又難用的線材、還是有些驚喜,例如贈送一些本來另外要花錢買的東西?
- 主機板的插槽分佈或設計上有沒有問題,會不會拆裝零件時卡東卡西的? 三合院型的 VRM 散熱片會不會卡到風冷散熱片?
- 有沒有看似什麼接口都有,但給的都是過時或較低的規格,或是接口沒辦法全部一起用?
- 會不會是同品牌某個產品的閹割版,但是同樣價位帶,其他品牌競品有更好的表現?
- BIOS 或其他地方有沒有少東西,或是把以前隨便都有的東西,移到更高階的產品去?
- 有些功能會不會照片或宣傳上看起來很棒,實際裝機後非常難用?
這些垃圾影片當然無法提供這些價值和情報,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騙人去點分潤連結然後下單。
當然有時候「價值」是需要雙方付出成本才能得到的,想要光靠網路上的免費影片得到有用的建議,剛好我要買的產品都有人認真分享,精心拍攝後製的「生活紀錄影片」? 實在是可遇不可求。
上網隨便找產品介紹心得,通常容易找到動機不純的影片,背後可能是廠商花大錢製作的官方影片、找人拍的媒體影片,或是有些創作者覺得這產品有評論或行銷的價值,為了流量而拍。
生成式 AI 讓垃圾內容產製更輕鬆
有些產品根本沒有值得討論、分享和宣傳的價值,所以不會有人花成本去製作。
但現在這個缺口顯然被一些 AI 垃圾影片補上了。
產製各種垃圾內容,騙人去點分潤連結,這也不是什麼新招,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生成式 AI 與各種衍生工具的產生,讓整個流程與成果再度到達新境界:
- 文案不再是簡單的反覆換句話說排列組合,而是可以靠 LLM 變成看似更自然的內容,甚至可以有某些情緒,或是搭配其他資料來改寫。
- 不再只是簡單的照片輪播轉場,可以用 AI 把照片配上不同的背景,或是生成一段動態影片。
- 更多人對自動化或這類工具更有認知,開始願意投入成本(沒有統計資料或引用數據)。
這種垃圾影片並不需要什麼品質,不用像認真的創作者一樣,為了追求 4K 120fps HDR 而升級攝影或後製設備,影片畫質很差也沒關係,畢竟在平台上搜尋關鍵字,就只有他幫那個產品做影片嘛。
聯盟行銷的購買期機制
對於用 AI 工具製作聯盟行銷產品介紹影片,文章開頭的大師不只那 4 步,還有介紹一些表面上的技巧,跟其他人比起來算滿有心的:
項目 | 網賺大師 | 其他劣質的做法 |
---|---|---|
影片主題策略 | 有特別想一些主題(例如同類產品對決、挑品類等等) | 一支影片一個商品+標題放一些 review 之類的關鍵字 |
影片素材與表現手法 | 製作新的動態影像片段素材 | 官網商品圖輪播秀 |
分眾 | 做成多種不同語言拓展客群、依品類開設不同頻道 | 無所不賣,產品海戰術 |
有人會想,把影片做好一點,更吸引人買,不是會得到更多分潤嗎?
不需要。
花好幾倍的時間,能保證獲得幾倍的收益嗎?
通常不會。
系統通常有設計間接訂單分潤,可以先簡單理解為:民眾只要點進去,在一定時間內,不管在該購物網站下單任何東西,分潤都會算在那位推薦者身上。
不然系統要怎麼設計?
消費者買了同商店更高價的商品,或是幾天後商品下架加個贈品重新上架,銷售成果就跟推薦者完全沒關係嗎?
消費者為了買影片中介紹的商品,又多買了很多周邊,銷售成果也跟推薦者沒關係嗎?
例如蝦皮的設計是點擊蝦皮分潤連結後7天內完成購買
蝦皮有效分潤訂單認列機制
例如 Amazon 的設計是要在 24 小時內加入購物車且 90 天內結帳
How long do visitors have to add an item to their Shopping Cart after clicking on one of my Amazon.com links until I no longer earn commission income on their purchase?
其他的就不貼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
想輕鬆在家賺錢嗎?利用 AI 念稿製作 YouTube 影片,搭配亞馬遜聯盟行銷,打造被動收入!
當然要拐人去點分潤連結,不限於拍影片,一些常常在 FB 或 Threads 留言貼 https://shopee.ee/*** 蝦皮連結的,背後的目的跟這些做垃圾影片的也是一樣...
用 AI 盜用公眾人物的聲音做廣告素材
另一起生成式 AI 工具用在令人不舒服的地方,就是公眾人物的聲音被冒用。
It's happening. There are real companies who will just use an AI-created rip of my voice to promote their stuff. And there's really no repercussions for it other than being known as this scummy shady company that is willing to stoop that low to sell some product pic.twitter.com/Y12XGKNqFO
— Marques Brownlee (@MKBHD) October 14, 2024
YouTube 訂閱近 2000 萬的知名創作者 MKBHD 於 2024/10/14 在推特發文,轉貼了一個 Instagram 影片,痛批又有人拿 AI 生成他的聲音當廣告素材。
影片中介紹一個應該是 NFC 名片的產品,用第一人稱視角拍攝,拿著商品和手機,邊操作邊講話,沒有臉出鏡。
這廣告素材看起來就像部落客的商品開箱影片,然後聲音酷似 MKBHD,容易讓人腦補,以為是他推薦的商品。
當然廠商也可以很皮的說:
素材中也沒有半個字提到 MKBHD,
人手背的膚色也跟 MKBHD 不一樣,
也沒有未經授權盜用 MKBHD 的影片( MKBHD 根本沒拍片介紹過這商品),
素材是外包廠商做的,他們不知情,
那是協力廠商的文字轉語音的 AI 訓練結果云云,
只是剛好有個聲音很像的人啦!
然後把所有事情撇得一乾二淨。
事後廠商沒有任何回應。目前還不知道 MKBHD 有沒有採取法律措施。
這些公眾人物的影像和聲音在網路上可以輕鬆找到,難以避免被拿去不當利用。
這肯定不是第一例,也不會是最後一例😢
結語與其他案例
以消費者角度,這種騙人點進去分潤連結,在各大社群平台用垃圾內容卡位的,看了就火大,看一個就封鎖一個。
想要狗吠火車讓這個巨輪停下來,也是徒勞無功的事。有時間關心這個,不如去努力工作,幫別人賺錢。
但其他角度可能有其他思辯,
例如有透過新工具得到利益的人,會說這跟酒醉駕車持刀砍人放火一樣,絕對不是工具產生動機,也跟工具沒有因果關係,都是使用者自己使用不當的問題...(轉頭繼續賣課程辦講座),
有的企業主可能才不管有人幫他的商品做什麼影片、用什麼欺騙方式拐帶人來下單。
只要貨出得去,錢進得來,大家發大財就好...
資本家可能比較擔心怕產品出現在這種揭露行業秘密、消弭資訊落差的影片中...
因為本文主要蒐集劣質的帶貨銷售的案例,
其他跟銷售比較無關,但是一樣用生成式 AI 做垃圾內容的案例,就放在下面:
- 維基百科充斥 AI 生成內容 編輯工作量大增,2024/10/19
- AI images (red line) after a regular google search,2024/10/09
在 Google 圖片搜尋孔雀寶寶,出來的一大半都是 AI 做的圖,發文者的評論是以後搜尋範圍要限定 2023 年以前的資料。 - Sports Illustrated Published Articles by Fake, AI-Generated Writers,2023/11/27
文中揭露了體育新聞網站多了一批低品質報導,而且可以在 AI 大頭照生成的網站 Generated Photos上找到記者的頭像。文末並列出了 CNET 等一些也鬧過這類 AI 記者爭議的新聞媒體。 - Focus: ChatGPT launches boom in AI-written e-books on Amazon,2023/02/22
亞馬遜有一個 Kindle Direct Publishing 服務,讓作者可以直接出版電子書並獲得收益,這也吸引了一些 AI 生成電子書的人... - Fund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ontent Farms: Some of the World’s Largest Blue Chip Brands Unintentionally Support the Spread of Unreliable AI-Generated News Websites,2023/06/26
媒體查核機構 NewsGuard 發現了一批由 AI 自動產生新聞的網站,報導內容經常出現錯誤。由於這類網站靠網路廣告生存,而投放廣告的大型品牌可能不知道他們的廣告,正在變相資助這些垃圾網站的營運。 - AI Slop Is Flooding Medium,2024/10/28
WIRED 委託一些機構,來檢查 Medium 平台上的 AI 生成文章,發現某些主題類別有越來越多垃圾文章的趨勢,雖然 Medium 的 CEO 宣稱有設計各種機制來檢測,也提出一些數據說那些文章都沒人看。但也被人很快找出反例...